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基于农户模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1:09

  本文关键词:基于农户模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社会保障 农户模型 风险 最优社会保障规模 Logistic回归


【摘要】:同城镇相比较,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晚、漏洞多、困难大,作为社会的“安全网”与“减震器”,社会保障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调节农村经济发展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直是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以及广大农民比较期待的问题。国家领导人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阐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并分别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加强社会保障与增加居民收入”等总体发展要求,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指明了方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是未来发展方向:统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等。作为一项维护政治稳定的经济手段,现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的理性产物,它的设立出于保障失去土地的劳动者在丧失劳动力或者年老后的基本生活。在我国农村,土地保障一直是农民基本的生活安全保障。随着我国土地制度几经改革以及家庭功能的弱化,传统的农村社会保障由集体保障到家庭保障,发展到现代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面临诸多问题。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严重,统筹难度大;家庭保障弱化,国家财政支付压力大;农民面临生产与生活双重风险,规避风险难度大。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户生产经营方式逐渐发生改变,随之农户的决策行为以及农户风险也发生变化,因此作为化解农户风险的社会保障也应逐步完善。研究从农户决策行为微观角度入手,介入个案分析农户风险,基于农户行为模型分析影响最优社会保障规模的因素,模型结果得出四个因素:遭遇外部不利冲击时消费变化率、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相对谨慎系数、遭遇外部不利冲击后持续停产对社会保障支付的弹性系数。基于武陵山区两个贫困县宏观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农户社会保险选择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随着农户生计的转变,农户的风险不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生活疾病风险,还涉及政策变化等不可抗拒的风险;农户依靠储蓄、人力资本投入、参加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以及获得农村低保等方式来规避风险。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 农户模型 风险 最优社会保障规模 Logistic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8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20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一) 研究背景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二、 研究现状13-17
  • (一)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13-14
  • (二) 国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进展14-16
  • (三) 关于农户模型的研究16-17
  • (四) 研究述评17
  • 三、 研究方法与内容17-18
  • (一) 研究内容17-18
  • (二) 研究方法18
  • 四、 研究创新与不足18-20
  • 第二章 风险与保障:一个分析框架20-30
  • 一、 农户风险的分析框架20-26
  • (一) 务农型农户风险21-23
  • (二) 务工型农户风险23-25
  • (三) 经营型农户风险25-26
  • 二、 风险下的社会保障26-28
  • (一) 社会保险27
  • (二) 社会救助27
  • (三) 商业保险27-28
  • 三、 小结28-30
  • 第三章 风险与保障:建构农户模型30-40
  • 一、 农户行为理论30-32
  • (一) 利润最大化31
  • (二) 风险最小化31-32
  • (三) 劳动力投入最小化32
  • 二、 农户行为特征32-36
  • (一) 农户行为的特殊性33-34
  • (二) 影响农户行为的因素34-35
  • (三) 农户特殊行为对社会保障的影响35-36
  • 三、 经营性农户最优社会保障规模模型36-40
  • (一) 基本模型37-38
  • (二) 模型含义38-40
  • 第四章 多样化生计与社会保险选择效应40-54
  • 一、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40-43
  • (一) 调查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实施情况40-41
  • (二) 调查内容与样本分析41-43
  • 二、 农户多样化生计与风险规避43-47
  • (一) 调查地农户生计资本构成43-45
  • (二) 调查地农户生产生活压力45-46
  • (三) 调查地农户风险规避方式46-47
  • 三、 调查地农户社会保险选择效应差异47-49
  • (一) 农户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差异48-49
  • (二) 农户社会保险制度满意度的差异49
  • 四、 影响农户社会保险选择效应的因素49-53
  • (一) 选择模型50
  • (二) 选择变量50-51
  • (三) 实证结果分析51-53
  • 五、 小结53-54
  • 第五章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议54-59
  • 一、 合理利用武陵山区资源发展经济,提高财政收入54-55
  • (一) 合理利用自然与民俗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54
  • (二) 合理利用农业与矿产资源,发展农业及矿产加工企业54-55
  • 二、 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紧密衔接,提高治贫效率55-56
  • (一) 注重扶持措施的配合与衔接,增强扶持政策的针对性55
  • (二) 在管理层面上搞好衔接,保证两项制度顺畅运行55-56
  • 三、 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农村转移支付56-57
  • (一) 整合各项转移支付,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56-57
  • (二)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大转移支付力度57
  • 四、 努力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增强农民参保积极性57-58
  • (一) 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社保统筹层次57
  • (二) 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推动社会保障建设进程57-58
  • 五、 增加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保障能力58-59
  • (一) 转让土地经营权,充实保障资金58
  • (二) 拓展筹资渠道,增加筹资形式58-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4-65
  • 附录B 毕业论文调查问卷65-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彤;小议发展社会保障制度[J];经济论坛;2000年16期

2 谭先权,丁克文,李东升;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J];四川财政;2000年11期

3 李榕滨;欧洲社会保障制度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之比较分析[J];涉外税务;2000年04期

4 ;我们要根据国情建立社会保障制度[J];涉外税务;2000年12期

5 ;西班牙、希腊的社会保障制度[J];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年10期

6 AndrewSamwick;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J];会计之友;2000年01期

7 李和森;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0年03期

8 严秋宜;共同基金: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径[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9 杨云娟;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10 陈清泰;;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只能维持低水平[J];金融信息参考;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勇;;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政府[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2 朱宏良;;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3 孟宏斌;;陕西小城镇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李毓矩;;浅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春娟;;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经验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仪贞;;论现阶段我国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7 刘沂江;刘德军;;试论完善贵州省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贾志刚;;从“二元特征”到“覆盖城乡”——完善河北省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与对策[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童菲;;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德云;石钟毓;冯玉梅;邱敏;宫锡强;李珊;;山东社会保障制度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财经大学 马海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N];经济日报;2012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唐钧;社会保障制度暖人心[N];经济日报;2012年

3 林娜;让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合理[N];学习时报;2014年

4 万里虹;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社会保障制度[N];中国保险报;2002年

5 史振磊;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N];人民日报;2003年

6 郑功成;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包袱吗[N];北京日报;2007年

7 黄新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会保障制度[N];福建日报;2007年

8 中共即墨市委常委、副市长 张德平;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们的启示[N];青岛日报;2006年

9 郝亚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N];人民代表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鲁丽玲;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核心在于明确政府责任[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中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张军;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传蛟;社会转型期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刘苓玲;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韩经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庄志杰;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李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胡威;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政治价值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韩俊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东;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栾俊强;中日韩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3 欧廷皓;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刘淑波;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回顾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文雅;公正视域中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鹏 ;欧盟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5年

7 牟高飞;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矛盾分析模式的探讨及矛盾解决的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马志伟;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与市场职能定位的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孙悦;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管晓凤;经济公正视野中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43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843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7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