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保障 需求 供给 协调解决
【摘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关切。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代际差异性视角出发,在实际的调查基础上,运用差异与比较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及矛盾分析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全文共分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 第二部分主要对新生代农民工概念进行了一定的界定,并在与老一代农民工进行代际比较中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本文所讲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此外,第二部分还进一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依据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参考模式。 第三部分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三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调查情况进行了总体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供给与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当中的供需矛盾及其表现形式,并针对这些矛盾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基本原则和具体对策。研究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供需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数量上的供不应求和性质上的供需脱节。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我们正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当中的供需矛盾关系,深入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总体上而言,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和分层分类分级原则,不断畅通供给渠道,创新供给模式,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 第五部分对于本文研究的基本观点和结论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保障 需求 供给 协调解决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2.1;F249.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1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12-14
- 1.2.1 研究现状12-14
- 1.2.2 存在的问题14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15-17
- 1.4.1 研究创新15-16
- 1.4.2 研究不足16-17
- 2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概述17-27
-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17-18
- 2.2 两代农民工的代际比较18-21
- 2.3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理论分析21-24
- 2.3.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1
- 2.3.2 公共产品理论21-22
- 2.3.3 劳动力迁移理论22-23
- 2.3.4 福利经济学理论23-24
- 2.4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选择24-27
- 2.4.1 城保模式24-25
- 2.4.2 农保模式25
- 2.4.3 双低模式25
- 2.4.4 综合保险模式25-27
- 3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供需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27-34
- 3.1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调查概况27-28
- 3.1.1 调查目的27
- 3.1.2 调查对象27-28
- 3.1.3 调查内容28
- 3.2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状况与影响因素28-31
- 3.2.1 需求状况28
- 3.2.2 影响因素分析28-31
- 3.3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供给状况与影响因素31-34
- 3.3.1 供给状况31-32
- 3.3.2 影响因素分析32-34
- 4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供需矛盾及其协调解决34-40
- 4.1 供需矛盾分析34-36
- 4.1.1 供不应求34-35
- 4.1.2 供需脱节35-36
- 4.2 解决思路与对策36-40
- 4.2.1 解决思路与基本原则36
- 4.2.2 具体对策36-40
- 5 结论及后续研究展望40-42
-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40
- 5.2 进一步研究的基本方向40-42
- 主要参考文献42-44
- 附录: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调查问卷44-47
- 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君瑜;毛空军;;他们梦归何处[J];法律与生活;2010年09期
2 李磊;;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增加警示了什么[J];改革与开放;2010年01期
3 赖广昌;;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困境[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9期
4 童树梅;;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5期
5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报告;郭开元;陈卫东;陈晨;郗杰英;;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9期
6 米丰;;调研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7期
7 刘守芬;林岚;;城市何处是我家[J];检察风云;2007年08期
8 王仲兴;蔡曦蕾;;农民工犯罪:概念、司法宽容及类型[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翰林;;“80后”农民工犯罪现象追踪[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19期
10 石学峰;;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冲突理论解读[J];学术动态;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管雷;;网络时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的换代与转型[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3 王伟铭;陈炜;舒军武;;中国新生代典型旱生被子植物的演化与发展[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黄礼良;;中国大陆地震成因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5 汪洋;;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演化与大尺度构造和地貌格局的形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魏启荣;王江海;郑建平;;青藏东缘新生代两类高钾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金建华;沈如江;廖文波;;海南岛新生代种子植物区系科的组成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饶吉银;;社会冲突与和谐视角下的农民工问题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仲兴;蔡曦蕾;;农民工犯罪:概念、司法宽容及类型[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迪;;城市中农民工犯罪问题及其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职场新生代:态度决定行动[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2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慧;新生代豫商的五个特征[N];经济视点报;2005年
3 记者 周芳;荆楚新生代成为务工新力量[N];湖北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周萌;老大更强 新生代逼抢[N];中国体育报;2007年
5 小纬;Volvo S40新生代的完美选择[N];中国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万冲;“我的烦恼,谁知道!”[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向鹏 肖意;更加关心新生代劳务工[N];深圳特区报;2010年
8 ;崛起的新生代民营经济[N];江苏经济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宋冰;“我们的未来不是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李献;HDV新生代[N];计算机世界;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林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祥兵;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农民工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谭锡斌;龙门山推覆构造带新生代热演化历史研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约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5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6 翟文铖;生活世界的喧嚣[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勇濂;流动与犯罪: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社会秩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寇香玉;新生代孢粉分析与古气候定量重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9 谢建华;南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成因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10 柳蓉;东北地区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浩蕊;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强;新生代农民工“融城”思想教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时艳敏;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国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平等权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孙霞;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张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燕平;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春颖;新生代农民工“受害者心态”调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娄延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邢玉兰;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及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8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85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