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工资不平等的演化特征: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4 03:03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方向性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路径,运用中国省际数据计算中国各省份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并通过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模型对1990—2016年偏向型技术进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各省份工资收敛性的关系进行实证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1990—2016年各省份居民工资不存在绝对收敛;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各省份居民工资的收敛性均具有显著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等其他控制因素对工资收敛性也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差异扩大的阶段恰好是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快速增长的阶段,而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差异有所缩小的阶段又恰好是各省份工资增长减速的阶段。因而,本文认为各地区政府应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地区工资差距、工资增长的长期影响,更加专注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能力提升。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1990—2016年各省份居民工资增长率和偏向型技术进步相关图
首先,绘制1990—2016年各省份居民工资与偏向型技术进步趋势图(图3(a))。图3(a)显示:1990—2016年工资整体上稳步增长,偏向型技术进步趋势则较为波动。其次,继续绘制各省份居民工资增长率与偏向型技术进步趋势图(图3(b))。图3(b)显示:1990—2001年左右偏向型技术进步增加,工资增长率提高,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增长率基本是一种正相关关系;2001年左右之后偏向型技术进步整体趋势有所下降,工资增长率也有所下降,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增长率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图3(b)显示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增长率更为复杂的交错关系,与图1显示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工资增长率加快的阶段(图3(b)),恰好就是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差异扩大的阶段(图1),而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工资增长率变缓的阶段(图3(b)),又恰好是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差异有所缩小的阶段(图1)。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率具有正向影响,使各省份居民的工资提高,但居民工资的增加并不是没有限制的、无条件的高速增加,而是伴随着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演化,工资的增加速度逐步减弱。基于上述趋势图分析,建立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各省份居民工资增长率的关系如式(16),尝试性地对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各省份居民工资增长率进行全样本区间和分时间区间估计。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并非总是表现出无偏中性的特征。如果技术进步朝节约某种稀缺生产要素的方向发展,技术进步则将呈现出偏向性。近年来,偏向型技术进步开始成为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多数研究深化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工资差距(Acemoglu,2002[15])、经济增长(封永刚等,2017[16])的作用。部分研究在探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工资差距影响过程中,从理论分析角度提出偏向型技术进步是跨国工资差距(Acemoglu,2002[17];李尚骜,2010[8])或美国地区工资差距(Giannone,2017[18])存在的主要原因。如Acemoglu(2002)[17]提出在偏向型技术进步偏向高技能劳动者的情况下,由于欠发达地区的高技能劳动者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较少,那么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作用于高技能劳动者,将会拉大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些研究对探析地区工资或收入差距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但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上述国内外文献多基于强调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工资差距的影响,或从理论角度阐释偏向型技术进步及其他可能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对跨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尚未分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跨国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否存在某种变化轨迹。另一方面,国内少有理论与实证研究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地区工资或收入分配的作用。诚然,陈勇和柏喆(2018)[19]以微观数据为依托,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论证了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者集聚效应对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地区工资差距在受到其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时,技术进步方向性对地区工资差距的作用趋势产生何种变化?如果影响趋势确实随着经济发展阶段而发生改变,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使用各省份居民工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1990—2016年各省份居民工资σ收敛和偏向型技术进步趋势(图1)显示:地区工资差异从1990年开始呈扩大模式,到2003年左右开始逐步缩小,但整体呈现倒U型趋势;偏向型技术进步波动较大,表现在1990—2004年左右上升明显,2004年之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但整体上偏向型技术进步也呈现倒U型趋势。(1)由此可以看出,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确很有可能是各省份工资差异变化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作用于高技能劳动力,带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劳动生产效率和劳动者工资水平提高,进而又不断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推动地区劳动生产率更高,从而促使该地区的工资水平相比其他地区的工资水平较高。由此来看,决定各省份劳动者工资差异的根本性因素还是偏向型技术进步。因而,本文立足于现有经验研究,剖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各省份工资差异的演化机制以及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各省份工资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地区工资差距和地区工资增长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拓展既有技术进步对地区收入差异的相关研究,具体分析技术进步的方向性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对各省份居民工资差异的可能影响路径;第二,首次基于中国省际宏观数据,将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地区工资差异结合起来,运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模型论证偏向型技术进步及其他控制因素对各省份工资收敛性的影响;第三,进一步观察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地区工资差距、地区工资增长率的演化特征,指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各省份工资差异、各省份工资增长的阶段性关系。本文从偏向型技术进步角度对地区工资差异的演化机制进行详细探析,不仅夯实了现有收入分配与收入增长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为各地区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者集聚效应与地区工资差距扩大[J]. 陈勇,柏喆.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9)
[2]地区差距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2002-2013)[J]. 罗楚亮,曹思未. 产业经济评论. 2018(03)
[3]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有偏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增长[J]. 封永刚,蒋雨彤,彭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9)
[4]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收敛性: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董直庆,宋伟,赵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5]中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收敛性测度——基于创新与效率的视角[J]. 苏治,徐淑丹.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7)
[6]技术变迁、收入收敛的长期趋势与中国经济增长[J]. 杨先明,秦开强. 经济学动态. 2015(06)
[7]偏向型技术进步、技能结构与溢价逆转——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陆雪琴,文雁兵.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0)
[8]区域经济增长与碳生产率——基于收敛及脱钩指数的分析[J]. 张成,蔡万焕,于同申.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5)
[9]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J]. 陈晓玲,连玉君. 经济学(季刊). 2013(01)
[10]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 戴天仕,徐现祥. 世界经济. 2010(11)
本文编号:3096932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1990—2016年各省份居民工资增长率和偏向型技术进步相关图
首先,绘制1990—2016年各省份居民工资与偏向型技术进步趋势图(图3(a))。图3(a)显示:1990—2016年工资整体上稳步增长,偏向型技术进步趋势则较为波动。其次,继续绘制各省份居民工资增长率与偏向型技术进步趋势图(图3(b))。图3(b)显示:1990—2001年左右偏向型技术进步增加,工资增长率提高,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增长率基本是一种正相关关系;2001年左右之后偏向型技术进步整体趋势有所下降,工资增长率也有所下降,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增长率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图3(b)显示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增长率更为复杂的交错关系,与图1显示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工资增长率加快的阶段(图3(b)),恰好就是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差异扩大的阶段(图1),而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工资增长率变缓的阶段(图3(b)),又恰好是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各省份工资差异有所缩小的阶段(图1)。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率具有正向影响,使各省份居民的工资提高,但居民工资的增加并不是没有限制的、无条件的高速增加,而是伴随着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演化,工资的增加速度逐步减弱。基于上述趋势图分析,建立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各省份居民工资增长率的关系如式(16),尝试性地对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各省份居民工资增长率进行全样本区间和分时间区间估计。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并非总是表现出无偏中性的特征。如果技术进步朝节约某种稀缺生产要素的方向发展,技术进步则将呈现出偏向性。近年来,偏向型技术进步开始成为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多数研究深化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工资差距(Acemoglu,2002[15])、经济增长(封永刚等,2017[16])的作用。部分研究在探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工资差距影响过程中,从理论分析角度提出偏向型技术进步是跨国工资差距(Acemoglu,2002[17];李尚骜,2010[8])或美国地区工资差距(Giannone,2017[18])存在的主要原因。如Acemoglu(2002)[17]提出在偏向型技术进步偏向高技能劳动者的情况下,由于欠发达地区的高技能劳动者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较少,那么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作用于高技能劳动者,将会拉大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些研究对探析地区工资或收入差距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但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上述国内外文献多基于强调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工资差距的影响,或从理论角度阐释偏向型技术进步及其他可能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对跨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尚未分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跨国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否存在某种变化轨迹。另一方面,国内少有理论与实证研究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地区工资或收入分配的作用。诚然,陈勇和柏喆(2018)[19]以微观数据为依托,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论证了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者集聚效应对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地区工资差距在受到其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时,技术进步方向性对地区工资差距的作用趋势产生何种变化?如果影响趋势确实随着经济发展阶段而发生改变,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使用各省份居民工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1990—2016年各省份居民工资σ收敛和偏向型技术进步趋势(图1)显示:地区工资差异从1990年开始呈扩大模式,到2003年左右开始逐步缩小,但整体呈现倒U型趋势;偏向型技术进步波动较大,表现在1990—2004年左右上升明显,2004年之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但整体上偏向型技术进步也呈现倒U型趋势。(1)由此可以看出,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确很有可能是各省份工资差异变化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作用于高技能劳动力,带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劳动生产效率和劳动者工资水平提高,进而又不断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推动地区劳动生产率更高,从而促使该地区的工资水平相比其他地区的工资水平较高。由此来看,决定各省份劳动者工资差异的根本性因素还是偏向型技术进步。因而,本文立足于现有经验研究,剖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各省份工资差异的演化机制以及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各省份工资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地区工资差距和地区工资增长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拓展既有技术进步对地区收入差异的相关研究,具体分析技术进步的方向性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对各省份居民工资差异的可能影响路径;第二,首次基于中国省际宏观数据,将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地区工资差异结合起来,运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模型论证偏向型技术进步及其他控制因素对各省份工资收敛性的影响;第三,进一步观察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地区工资差距、地区工资增长率的演化特征,指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各省份工资差异、各省份工资增长的阶段性关系。本文从偏向型技术进步角度对地区工资差异的演化机制进行详细探析,不仅夯实了现有收入分配与收入增长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为各地区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者集聚效应与地区工资差距扩大[J]. 陈勇,柏喆.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9)
[2]地区差距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2002-2013)[J]. 罗楚亮,曹思未. 产业经济评论. 2018(03)
[3]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有偏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增长[J]. 封永刚,蒋雨彤,彭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9)
[4]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收敛性: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董直庆,宋伟,赵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5]中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收敛性测度——基于创新与效率的视角[J]. 苏治,徐淑丹. 中国社会科学. 2015(07)
[6]技术变迁、收入收敛的长期趋势与中国经济增长[J]. 杨先明,秦开强. 经济学动态. 2015(06)
[7]偏向型技术进步、技能结构与溢价逆转——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陆雪琴,文雁兵.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0)
[8]区域经济增长与碳生产率——基于收敛及脱钩指数的分析[J]. 张成,蔡万焕,于同申.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5)
[9]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J]. 陈晓玲,连玉君. 经济学(季刊). 2013(01)
[10]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 戴天仕,徐现祥. 世界经济. 2010(11)
本文编号:3096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09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