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03:11
后发大国的区域差异性决定着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异质性,而科技金融与人力资本是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选取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特征,并从人力资本视角探讨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挖掘绿色创新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各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幅度较大,但整体仍处于中低水平,区域异质性特征显著;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基于人力资本的双重门槛效应,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是以人力资本水平达到阈值水平为前提;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地区科技金融的正向促进作用越显著。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4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门槛值及置信区间
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数据缺失,故本研究中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绿色创新效率,并选取研究期内的4个年份,采用雷达分析图对30个省市自治区绿色创新效率进行可视化处理,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省域绿色创新效率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仍以中低等水平为主,提升潜力巨大。2008年绿色创新效率值在0.5以上的省市共有9个,占全部样本比重的30%,其中有6个省市(京、津、吉、沪、浙、琼)达到绿色创新效率前沿面。2017年绿色创新效率值在0.5以上的省市数量增加到18个,达到效率前沿面的省市增加到7个,但低效率区域仍占据主体地位,缩小区域差距,带动低效率区域同步发展将成为全面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关键。二是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异质性特征显著,但个体间差距略有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值分别由2008年的0.701、0.404、0.364上升至2017年的0.730、0.618、0.542,各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明显提升,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尚未打破,导致该演化规律的本质原因是东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显著,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高,更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持;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管理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周期较长、效率较低等问题。三是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集团化”发展趋势。与2008年相比,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明显提升,并且出现小型的集聚区(新、青)。主要原因是,现阶段,西部地区正处于大开发战略的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特色产业取得发展契机,新疆、青海或将成为西部地区绿色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珠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集聚范围进一步扩大,说明该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集聚范围略有缩小,可能的原因是,该区域与周边地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导致被影响区域难以有效吸收来自高效率区域的正向溢出效应。
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省域绿色创新效率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仍以中低等水平为主,提升潜力巨大。2008年绿色创新效率值在0.5以上的省市共有9个,占全部样本比重的30%,其中有6个省市(京、津、吉、沪、浙、琼)达到绿色创新效率前沿面。2017年绿色创新效率值在0.5以上的省市数量增加到18个,达到效率前沿面的省市增加到7个,但低效率区域仍占据主体地位,缩小区域差距,带动低效率区域同步发展将成为全面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关键。二是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异质性特征显著,但个体间差距略有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值分别由2008年的0.701、0.404、0.364上升至2017年的0.730、0.618、0.542,各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明显提升,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尚未打破,导致该演化规律的本质原因是东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显著,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高,更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持;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管理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周期较长、效率较低等问题。三是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集团化”发展趋势。与2008年相比,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明显提升,并且出现小型的集聚区(新、青)。主要原因是,现阶段,西部地区正处于大开发战略的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特色产业取得发展契机,新疆、青海或将成为西部地区绿色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珠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集聚范围进一步扩大,说明该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集聚范围略有缩小,可能的原因是,该区域与周边地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导致被影响区域难以有效吸收来自高效率区域的正向溢出效应。通过图2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科技金融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双变量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说明二者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人力资本、科技金融加速了绿色创新高效率水平区域集聚的形成。另外,二者的双变量全局莫兰指数呈现出差异性的变化趋势:2008—2010年人力资本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逐渐下降,2011—2013年出现小幅度提升,但此后表现为持续性下降。而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0年快速增长,之后始终稳定在0.3附近。这一变化趋势说明人力资本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推动作用逐渐减弱,而科技金融的正向作用逐步增强,导致这一变化的可能原因包括:一方面,我国政府加强对区域绿色创新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技企业创新的政策制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另一方面,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正在逐步转变,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导致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正向效应逐步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力资本的正向作用逐步减小,但人力资本作为绿色创新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其素质高低、知识水平等会直接影响创新效率,研究期内,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的影响逐渐减小是低素质、低层次人才被淘汰的外在体现。换言之,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是推动区域绿色创新的关键。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当加强科技与教育投入,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性的高端人才,为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金融政策促进了地区创新水平提升吗?——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 马凌远,李晓敏. 中国软科学. 2019(12)
[2]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演进轨迹及形成机理研究[J]. 吴旭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23)
[3]人力资本、公共服务与高质量发展[J]. 刘尚希. 消费经济. 2019(05)
[4]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格局分异及空间关联特征[J]. 滕堂伟,瞿丛艺,胡森林,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5]影子经济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J]. 邝嫦娥,文泽宙,彭文斌. 经济地理. 2019(07)
[6]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收敛性研究[J]. 吕岩威,谢雁翔,楼贤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5)
[7]绿色发展与FDI环境效应——从“污染天堂”到“污染光环”的数据实证[J]. 霍伟东,李杰锋,陈若愚. 财经科学. 2019(04)
[8]中国科技金融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区域均衡性[J]. 易明,张莲,杨丽莎,付丽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0)
[9]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波特效应”的中国证据[J]. 郭进. 财贸经济. 2019(03)
[10]科技金融若干重要问题研究评析[J]. 寇明婷,陈凯华,穆荣平. 科学学研究. 2018(12)
本文编号:3104768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4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门槛值及置信区间
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数据缺失,故本研究中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绿色创新效率,并选取研究期内的4个年份,采用雷达分析图对30个省市自治区绿色创新效率进行可视化处理,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省域绿色创新效率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仍以中低等水平为主,提升潜力巨大。2008年绿色创新效率值在0.5以上的省市共有9个,占全部样本比重的30%,其中有6个省市(京、津、吉、沪、浙、琼)达到绿色创新效率前沿面。2017年绿色创新效率值在0.5以上的省市数量增加到18个,达到效率前沿面的省市增加到7个,但低效率区域仍占据主体地位,缩小区域差距,带动低效率区域同步发展将成为全面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关键。二是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异质性特征显著,但个体间差距略有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值分别由2008年的0.701、0.404、0.364上升至2017年的0.730、0.618、0.542,各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明显提升,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尚未打破,导致该演化规律的本质原因是东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显著,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高,更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持;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管理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周期较长、效率较低等问题。三是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集团化”发展趋势。与2008年相比,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明显提升,并且出现小型的集聚区(新、青)。主要原因是,现阶段,西部地区正处于大开发战略的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特色产业取得发展契机,新疆、青海或将成为西部地区绿色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珠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集聚范围进一步扩大,说明该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集聚范围略有缩小,可能的原因是,该区域与周边地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导致被影响区域难以有效吸收来自高效率区域的正向溢出效应。
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省域绿色创新效率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仍以中低等水平为主,提升潜力巨大。2008年绿色创新效率值在0.5以上的省市共有9个,占全部样本比重的30%,其中有6个省市(京、津、吉、沪、浙、琼)达到绿色创新效率前沿面。2017年绿色创新效率值在0.5以上的省市数量增加到18个,达到效率前沿面的省市增加到7个,但低效率区域仍占据主体地位,缩小区域差距,带动低效率区域同步发展将成为全面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关键。二是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异质性特征显著,但个体间差距略有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值分别由2008年的0.701、0.404、0.364上升至2017年的0.730、0.618、0.542,各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明显提升,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尚未打破,导致该演化规律的本质原因是东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显著,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高,更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支持;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管理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周期较长、效率较低等问题。三是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集团化”发展趋势。与2008年相比,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明显提升,并且出现小型的集聚区(新、青)。主要原因是,现阶段,西部地区正处于大开发战略的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特色产业取得发展契机,新疆、青海或将成为西部地区绿色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珠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集聚范围进一步扩大,说明该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集聚范围略有缩小,可能的原因是,该区域与周边地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导致被影响区域难以有效吸收来自高效率区域的正向溢出效应。通过图2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科技金融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双变量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说明二者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人力资本、科技金融加速了绿色创新高效率水平区域集聚的形成。另外,二者的双变量全局莫兰指数呈现出差异性的变化趋势:2008—2010年人力资本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逐渐下降,2011—2013年出现小幅度提升,但此后表现为持续性下降。而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0年快速增长,之后始终稳定在0.3附近。这一变化趋势说明人力资本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推动作用逐渐减弱,而科技金融的正向作用逐步增强,导致这一变化的可能原因包括:一方面,我国政府加强对区域绿色创新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技企业创新的政策制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另一方面,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正在逐步转变,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导致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正向效应逐步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力资本的正向作用逐步减小,但人力资本作为绿色创新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其素质高低、知识水平等会直接影响创新效率,研究期内,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的影响逐渐减小是低素质、低层次人才被淘汰的外在体现。换言之,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是推动区域绿色创新的关键。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当加强科技与教育投入,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性的高端人才,为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金融政策促进了地区创新水平提升吗?——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 马凌远,李晓敏. 中国软科学. 2019(12)
[2]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演进轨迹及形成机理研究[J]. 吴旭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23)
[3]人力资本、公共服务与高质量发展[J]. 刘尚希. 消费经济. 2019(05)
[4]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格局分异及空间关联特征[J]. 滕堂伟,瞿丛艺,胡森林,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5]影子经济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J]. 邝嫦娥,文泽宙,彭文斌. 经济地理. 2019(07)
[6]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收敛性研究[J]. 吕岩威,谢雁翔,楼贤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5)
[7]绿色发展与FDI环境效应——从“污染天堂”到“污染光环”的数据实证[J]. 霍伟东,李杰锋,陈若愚. 财经科学. 2019(04)
[8]中国科技金融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区域均衡性[J]. 易明,张莲,杨丽莎,付丽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0)
[9]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波特效应”的中国证据[J]. 郭进. 财贸经济. 2019(03)
[10]科技金融若干重要问题研究评析[J]. 寇明婷,陈凯华,穆荣平. 科学学研究. 2018(12)
本文编号:3104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10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