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0 18:3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结构发生深层次变化,利益分化程度不断扩大,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转变,以致我国在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之中,面临着更多复杂的矛盾纠纷,其中劳资双方产生的劳动纠纷不断演变,并呈现出了数量大且增长快,复杂化且多样性的特点。如何有效地解决劳动纠纷、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成为了各级政府推进依法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项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背景下,探索劳动纠纷解决路径,化解基层重要矛盾,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各地政府探索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调解制度,形成了覆盖各个领域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仲裁、诉讼构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模式。但目前,关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理论储备不足,理论成果不多,从劳动纠纷等视角进行的深度研究更是付之阙如。在实践上,现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远不如诉讼机制完善,无法满足纠纷需要;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设置不够合理或过于复杂,人员素质较差等问题导致处理效果不佳;各种纠纷解决方式之间协调性不高,缺乏一个完善的诉讼与非诉讼的衔接机制。本文通过对遂宁市...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厘定
1.3.1 劳动纠纷
1.3.2 多元化解机制
1.3.3 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1.5.1 社会治理理论
1.5.2 协同治理理论
1.5.3 参与式管理理论
第二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研究价值
2.1 我国劳动纠纷化解机制的演进历程
2.2 我国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发展现状
2.3 我国劳动纠纷化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矛盾纠纷调解途径单一,发展失衡
2.3.2 非诉讼纠纷解决相关机构设置不明确,效力效益不高.....…
2.3.3 纠纷解决途径间协调性不高
2.4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典型性分析
2.4.1 弥补了单一诉讼解纷机制的缺陷
2.4.2 提高了非诉讼解纷机制的效益
2.4.3 促进了各类纠纷解决途径的协调互补
第三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案例描述
3.1 遂宁市经开区基本概况
3.2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化解情况
3.3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主要做法
3.3.1 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
3.3.2 建强支点,注重组织人才培育
3.3.3 联动贯通,形成纠纷化解合力
3.3.4 转换观念,实现三“心”两“变”
第四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组织要素分析
4.1 组织构架及多元主体分析
4.1.1 党委领导
4.1.2 政府主导
4.1.3 行业推进
4.1.4 司法保障
4.1.5 社会参与
4.2 多元化解组织体系探索的成效分析
第五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运行平台分析
5.1 多元化解平台的运行理念…
5.1.1 多元理念
5.1.2 司法劝导理念
5.1.3 法制化理念
5.2 多元化解平台的运作方式
5.2.1 明晰各部门职能,构建服务型中心机构
5.2.2 完善各类调解组织,形成纵横到边的调解体系
5.2.3 创立劳动纠纷“绿色通道”,实行轻案快办快审
5.2.4 探索第三方参与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化解
5.3 多元化解平台的制度保障
5.3.1 政策指导
5.3.2 经费支持
5.3.3 应急预案
5.3.4 队伍建设和考评制度
5.4 多元调解模式构建的成效分析
第六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协作机制分析
6.1 多元调解模式内部两两协作的机制分析
6.1.1 诉调对接机制
6.1.2 裁审衔接机制
6.1.3 两法衔接机制
6.1.4 援调对接机制
6.1.5 访调对接机制
6.1.6 公调对接机制
6.2 多元调解协作机制构建的成效分析
第七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化解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7.1 凸显党委政府的关键地位
7.2 坚持把需求导向贯穿于整个过程
7.3 建立科学合理的纠纷分流机制
7.4 深化源头治理,完善劳动纠纷预防机制
7.5 探索建立“互联网+劳动者维权”模式
7.6 加强人才培养和调解队伍建设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的实践与问题——从北京市西城区劳动争议现状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J]. 刘爱君,王玲.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2]论行政合作治理中公共利益的维护[J]. 关保英. 政治与法律. 2016(08)
[3]“行刑衔接”程序设计研究[J]. 梁静,杨继文.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4]依法治国视域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重构——基于广东省实践经验的分析[J]. 邓少君.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1)
[5]预防和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心理对策研究[J]. 牛丽宇,闫晓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02)
[6]对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 郑时根.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1(09)
[7]关于“大调解”和“能动司法”的思考[J]. 龙宗智. 政法论坛. 2010(04)
[8]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行政裁决权[J]. 李先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9]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公证价值及实现[J]. 吴勇. 中国司法. 2010(02)
[10]论人民调解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 宗玲. 前沿. 2009(04)
硕士论文
[1]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 姜华岩.山东大学 2013
[2]“诉调对接”实践之思考[D]. 蒋莉莉.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09962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厘定
1.3.1 劳动纠纷
1.3.2 多元化解机制
1.3.3 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1.5.1 社会治理理论
1.5.2 协同治理理论
1.5.3 参与式管理理论
第二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研究价值
2.1 我国劳动纠纷化解机制的演进历程
2.2 我国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发展现状
2.3 我国劳动纠纷化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矛盾纠纷调解途径单一,发展失衡
2.3.2 非诉讼纠纷解决相关机构设置不明确,效力效益不高.....…
2.3.3 纠纷解决途径间协调性不高
2.4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典型性分析
2.4.1 弥补了单一诉讼解纷机制的缺陷
2.4.2 提高了非诉讼解纷机制的效益
2.4.3 促进了各类纠纷解决途径的协调互补
第三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案例描述
3.1 遂宁市经开区基本概况
3.2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化解情况
3.3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主要做法
3.3.1 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
3.3.2 建强支点,注重组织人才培育
3.3.3 联动贯通,形成纠纷化解合力
3.3.4 转换观念,实现三“心”两“变”
第四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组织要素分析
4.1 组织构架及多元主体分析
4.1.1 党委领导
4.1.2 政府主导
4.1.3 行业推进
4.1.4 司法保障
4.1.5 社会参与
4.2 多元化解组织体系探索的成效分析
第五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运行平台分析
5.1 多元化解平台的运行理念…
5.1.1 多元理念
5.1.2 司法劝导理念
5.1.3 法制化理念
5.2 多元化解平台的运作方式
5.2.1 明晰各部门职能,构建服务型中心机构
5.2.2 完善各类调解组织,形成纵横到边的调解体系
5.2.3 创立劳动纠纷“绿色通道”,实行轻案快办快审
5.2.4 探索第三方参与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化解
5.3 多元化解平台的制度保障
5.3.1 政策指导
5.3.2 经费支持
5.3.3 应急预案
5.3.4 队伍建设和考评制度
5.4 多元调解模式构建的成效分析
第六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协作机制分析
6.1 多元调解模式内部两两协作的机制分析
6.1.1 诉调对接机制
6.1.2 裁审衔接机制
6.1.3 两法衔接机制
6.1.4 援调对接机制
6.1.5 访调对接机制
6.1.6 公调对接机制
6.2 多元调解协作机制构建的成效分析
第七章 遂宁市经开区劳动纠纷化解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7.1 凸显党委政府的关键地位
7.2 坚持把需求导向贯穿于整个过程
7.3 建立科学合理的纠纷分流机制
7.4 深化源头治理,完善劳动纠纷预防机制
7.5 探索建立“互联网+劳动者维权”模式
7.6 加强人才培养和调解队伍建设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的实践与问题——从北京市西城区劳动争议现状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J]. 刘爱君,王玲.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2]论行政合作治理中公共利益的维护[J]. 关保英. 政治与法律. 2016(08)
[3]“行刑衔接”程序设计研究[J]. 梁静,杨继文.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4]依法治国视域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重构——基于广东省实践经验的分析[J]. 邓少君.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1)
[5]预防和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心理对策研究[J]. 牛丽宇,闫晓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02)
[6]对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 郑时根.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1(09)
[7]关于“大调解”和“能动司法”的思考[J]. 龙宗智. 政法论坛. 2010(04)
[8]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行政裁决权[J]. 李先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9]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公证价值及实现[J]. 吴勇. 中国司法. 2010(02)
[10]论人民调解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 宗玲. 前沿. 2009(04)
硕士论文
[1]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 姜华岩.山东大学 2013
[2]“诉调对接”实践之思考[D]. 蒋莉莉.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09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10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