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中“视同工伤”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1 21:58
视同工伤制度是一项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其旨在使劳动职工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但是由于立法技术的粗糙,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用工形式出现多样化,此项制度规定的滞后性愈加的明显,从而引起了理论界的激烈的讨论,并且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充分了解了我国视同工伤的研究现状之后,又结合了比较经典的案例以期待能够对视同工伤制度作出充分的探讨和研究。首先本文对整个工伤保险制度进行概述,以达到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其次,本文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分析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的视同工伤制度的规定所存在的问题,提炼出视同工伤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和争议。然后,本文将对其他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比较先进成熟的国家进行介绍,积极学习他国的先进部分为我所用。最后通过对问题的剖析,以及借鉴他国比较成熟的经验,尝试对我国视同工伤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层面的意义
(二)实践层面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简评
四、论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工伤制度概述
第一节 工伤保险的含义
一、工伤的起源与发展
二、工伤保险的含义
三、工伤保险的特征
第二节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的历史沿革
一、工伤保险法律体系初步确定
二、工伤保险法律体系探索期
三、工伤保险法律体系重大发展期
第三节 我国工伤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无责任补偿原则
二、个人免缴费原则
三、补偿预防和康复相结合原则
第二章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状
第一节 认定的对象
第二节 认定的范围
一、认定工伤
二、视同工伤
三、排除工伤
第三节 认定的程序
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工伤认定机构受理与审核
三、作出工伤认定结论与送达
第三章 视同工伤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视同工伤引发的争议
一、视同工伤的发展与概述
二、视同工伤存在的理论争议
第二节 对视同工伤认定的具体分析
一、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问题
二、突发疾病问题
三、48 小时问题
第四章 外国制度现状
第一节 德国相关制度
一、因果关系理论
二、“生存期缩短一年”公式
第二节 美国相关制度
一、美国的工伤认定标准
二、美国关于“工作过程中”的认定标准
第三节 日本相关制度
一、日本工伤认定范围
二、日本“过劳死”制度
第四节 对域外相关制度的借鉴
第五章 视同工伤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明确工作时间的界定标准
第二节 明确工作岗位的界定标准
第三节 制定突发疾病死亡的认定标准
第四节 废除48小时规定
第五节 恢复抢救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形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工伤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J]. 杨曙光. 法学杂志. 2017(12)
[2]“非职工”群体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探析[J]. 陈敏. 政治与法律. 2017(02)
[3]依“48小时条款”之病亡的工伤定性[J]. 李海明. 法学. 2016(10)
[4]“视同工伤”的再思考——兼论“过劳死”的法律判定[J]. 尚春霞. 劳动保障世界. 2016(26)
[5]试论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限[J]. 杨曙光. 法学杂志. 2015(06)
[6]工伤保险事故中关于“抢救”的司法认定问题分析[J]. 庄绪龙. 法律适用. 2015(06)
[7]谈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几点问题及相应对策[J]. 罗静. 太原大学学报. 2014(04)
[8]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法律适用探究[J]. 杨科雄. 法律适用. 2014(11)
[9]日本“过劳死”工伤认定的立法及启示[J]. 郭晓宏.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19)
[10]何为工伤保险[J]. 于欣华. 现代职业安全. 2013(09)
本文编号:3200447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层面的意义
(二)实践层面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简评
四、论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工伤制度概述
第一节 工伤保险的含义
一、工伤的起源与发展
二、工伤保险的含义
三、工伤保险的特征
第二节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的历史沿革
一、工伤保险法律体系初步确定
二、工伤保险法律体系探索期
三、工伤保险法律体系重大发展期
第三节 我国工伤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无责任补偿原则
二、个人免缴费原则
三、补偿预防和康复相结合原则
第二章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状
第一节 认定的对象
第二节 认定的范围
一、认定工伤
二、视同工伤
三、排除工伤
第三节 认定的程序
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工伤认定机构受理与审核
三、作出工伤认定结论与送达
第三章 视同工伤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视同工伤引发的争议
一、视同工伤的发展与概述
二、视同工伤存在的理论争议
第二节 对视同工伤认定的具体分析
一、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问题
二、突发疾病问题
三、48 小时问题
第四章 外国制度现状
第一节 德国相关制度
一、因果关系理论
二、“生存期缩短一年”公式
第二节 美国相关制度
一、美国的工伤认定标准
二、美国关于“工作过程中”的认定标准
第三节 日本相关制度
一、日本工伤认定范围
二、日本“过劳死”制度
第四节 对域外相关制度的借鉴
第五章 视同工伤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明确工作时间的界定标准
第二节 明确工作岗位的界定标准
第三节 制定突发疾病死亡的认定标准
第四节 废除48小时规定
第五节 恢复抢救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形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工伤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J]. 杨曙光. 法学杂志. 2017(12)
[2]“非职工”群体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探析[J]. 陈敏. 政治与法律. 2017(02)
[3]依“48小时条款”之病亡的工伤定性[J]. 李海明. 法学. 2016(10)
[4]“视同工伤”的再思考——兼论“过劳死”的法律判定[J]. 尚春霞. 劳动保障世界. 2016(26)
[5]试论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限[J]. 杨曙光. 法学杂志. 2015(06)
[6]工伤保险事故中关于“抢救”的司法认定问题分析[J]. 庄绪龙. 法律适用. 2015(06)
[7]谈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几点问题及相应对策[J]. 罗静. 太原大学学报. 2014(04)
[8]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法律适用探究[J]. 杨科雄. 法律适用. 2014(11)
[9]日本“过劳死”工伤认定的立法及启示[J]. 郭晓宏.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19)
[10]何为工伤保险[J]. 于欣华. 现代职业安全. 2013(09)
本文编号:3200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20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