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劳动”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8 20:08
“非物质劳动”是指生产信息、文化内容以及服务性和情感性的劳动,它既生产商品,也生产一种资本关系。“非物质劳动”概念从理论上表征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本文从概念辨析“非物质劳动”的独特意义入手,探究“非物质劳动”如何潜在地帮助资本主义建立全球霸权,揭示由“非物质劳动”推动的全球时代的三个矛盾:民族国家界限的模糊性与对抗的尖锐性矛盾、社会关系的依赖性与社会关系的空前孤立性矛盾以及个体的同一性与反思性矛盾;同时揭示资本权力的强制性和隐匿性特点;最终在技术、资本和审美领域内寻求劳动解放的可能性。 作为劳动问题和分工问题的对比,本文还关注了与“非物质劳动”相关的“知识分工”问题,比较“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同质与异质结构,探索二者逻辑的内在一致性,并尝试性地归纳出以下两条逻辑:立足于协作性的集体人格的“知识分工”内在于“劳动分工”的“分工”向精神劳动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立足于差异性的个体人格的从“劳动分工”到“知识分工”的“分工”向分散“知识”到综合“知识”的高层转换。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部分 对“劳动”的考察
第1章 辨析三个基本概念
1.1 劳动
1.1.1 政治经济学化的“劳动”
1.1.2 哲学化的“劳动”
1.2 物质劳动
1.2.1 何为“物质”?
1.2.2 生产和劳动
1.3 非物质劳动
1.3.1 概念涵义
1.3.2 进一步阐释
第2章 “非物质劳动”与全球时代的资本权力
2.1 从“物质劳动”到“非物质劳动”
2.1.1 支持与反驳
2.1.2 矛盾与本质
2.2 从“全球化”到“全球时代”
2.2.1 全球时代与资本扩张
2.2.2 全球时代的特征与矛盾
2.2.3 全球时代的三个矛盾
2.3 从“资本逻辑”到“资本权力”
2.3.1 资本的“第一推动力”
2.3.2 资本权力的新特性
2.3.3 资本权力的强制性和隐匿性
2.3.4 个人受抽象统治
2.3.5 资本权力的界限
第3章 劳动解放的三个可能性维度
3.1 劳动解放的技术维度
3.1.1 技术解放的三层内涵
3.1.2 效率、能源与观念
3.2 劳动解放的资本维度
3.2.1 资本解放的涵义
3.2.2 分散式资本结构的优势与局限
3.3 劳动解放的审美维度
3.3.1 审美解放的内涵
3.3.2 人与自然、与自我的和谐
第二部分 对“分工”的考察
第4章 “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的困境发现
4.1 “Division of Labour”的概念问题
4.2 “劳动分工”的经典论述
4.3 两种解释原则
第5章 “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的同质结构
5.1 差异性的互补结构
5.1.1 差异是分工的结果
5.1.2 差异是联合的前提
5.2 关系性的中介结构
5.2.1 交换:每个人都是商人
5.2.2 竞争:市场是综合的容器
第6章 “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的异质结构
6.1 从“劳动”到“知识”——一种深层话语逻辑的转换
6.2 个人知识的首位性与生存论的第一起点
6.2.1 生存论的第一起点
6.2.2 个人知识的首位性
6.3 “社会秩序”的自生自发性和“世界历史”的必然性
6.3.1 “世界历史”的必然性
6.3.2 “社会秩序”的自生自发性
第7章 “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的理论旨趣
7.1 理论的对立与现实的统一:自由市场与计划经济之争
7.2 尴尬的余韵:从“雾都孤儿”到“13 连跳”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73198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部分 对“劳动”的考察
第1章 辨析三个基本概念
1.1 劳动
1.1.1 政治经济学化的“劳动”
1.1.2 哲学化的“劳动”
1.2 物质劳动
1.2.1 何为“物质”?
1.2.2 生产和劳动
1.3 非物质劳动
1.3.1 概念涵义
1.3.2 进一步阐释
第2章 “非物质劳动”与全球时代的资本权力
2.1 从“物质劳动”到“非物质劳动”
2.1.1 支持与反驳
2.1.2 矛盾与本质
2.2 从“全球化”到“全球时代”
2.2.1 全球时代与资本扩张
2.2.2 全球时代的特征与矛盾
2.2.3 全球时代的三个矛盾
2.3 从“资本逻辑”到“资本权力”
2.3.1 资本的“第一推动力”
2.3.2 资本权力的新特性
2.3.3 资本权力的强制性和隐匿性
2.3.4 个人受抽象统治
2.3.5 资本权力的界限
第3章 劳动解放的三个可能性维度
3.1 劳动解放的技术维度
3.1.1 技术解放的三层内涵
3.1.2 效率、能源与观念
3.2 劳动解放的资本维度
3.2.1 资本解放的涵义
3.2.2 分散式资本结构的优势与局限
3.3 劳动解放的审美维度
3.3.1 审美解放的内涵
3.3.2 人与自然、与自我的和谐
第二部分 对“分工”的考察
第4章 “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的困境发现
4.1 “Division of Labour”的概念问题
4.2 “劳动分工”的经典论述
4.3 两种解释原则
第5章 “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的同质结构
5.1 差异性的互补结构
5.1.1 差异是分工的结果
5.1.2 差异是联合的前提
5.2 关系性的中介结构
5.2.1 交换:每个人都是商人
5.2.2 竞争:市场是综合的容器
第6章 “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的异质结构
6.1 从“劳动”到“知识”——一种深层话语逻辑的转换
6.2 个人知识的首位性与生存论的第一起点
6.2.1 生存论的第一起点
6.2.2 个人知识的首位性
6.3 “社会秩序”的自生自发性和“世界历史”的必然性
6.3.1 “世界历史”的必然性
6.3.2 “社会秩序”的自生自发性
第7章 “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的理论旨趣
7.1 理论的对立与现实的统一:自由市场与计划经济之争
7.2 尴尬的余韵:从“雾都孤儿”到“13 连跳”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73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77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