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的教育路径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作用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2 14:16
本文关键词:网络社会的教育路径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作用机理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社会 青少年网路伦理素养 教育路径 作用机理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家购物、轻松沟通、信息快捷、交友方便,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危害,尤其是网络伦理的危害。而青少年是互联网最主要的用户群体,因此,青少年网路伦理素养的相关问题,需要我们重视 本文对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和教育路径分别进行界定,针对其各个组成部从社会现象、存在问题、方法建议等方面进行研究。然后再综合起来,分别对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教育路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研究教育路径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最终形成对教育路径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作用机理的分析。本文对有效提高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社会 青少年网路伦理素养 教育路径 作用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中原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5;B82-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的意义13-14
- 1.3.1 理论意义13
- 1.3.2 现实意义13-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1.4.1 文献分析法14
- 1.4.2 问卷调查法14
- 1.4.3 案例分析法14
- 1.4.4 综合分析法14-15
- 1.5 创新点15-16
- 1.5.1 界定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15
- 1.5.2 研究教育路径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作用机理15
- 1.5.3 将调查问卷法和数据分析法引入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研究15-16
- 2 网络社会的形成与社会交往16-19
- 2.1 网络社会的形成-从网络技术到网络社会16
- 2.2 网络社会同传统社会的差别16-17
- 2.3 在网络社会中社会交往的方式及特征17-18
- 2.4 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原居民18-19
- 3 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构成19-29
- 3.1 青少年网络伦理知识19-22
- 3.2 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22-23
- 3.3 青少年网络伦理意识23-25
- 3.4 青少年网络伦理行为25-27
- 3.5 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整体分析27-29
- 4 网络社会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教育活动的路径29-33
- 4.1 家庭教育29-30
- 4.2 社会教育30
- 4.3 学校教育30
- 4.4 网络教育30-32
- 4.5 自我教育32-33
- 5 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教育中网络与其他教育路径的关系33-37
- 5.1 网络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33
- 5.1.1 网络教育是家长的咨询师33
- 5.1.2 家长教育是网络教育的资源33
- 5.2 网络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33-34
- 5.2.1 网络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弥补33-34
- 5.2.2 社会教育是网络教育的规范34
- 5.3 网络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34-35
- 5.3.1 网络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扩展34
- 5.3.2 学校教育是网络教育的支撑34-35
- 5.4 网络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35-37
- 5.4.1 网络教育与自我教育都具有“二重性”35
- 5.4.2 网络教育与自我教育都需要主动性35
- 5.4.3 自我教育的使用的主要方式是网络35
- 5.4.4 网络教育的主要客体是青少年35-37
- 6 不同的教育路径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作用机理分析37-46
- 6.1 对比分析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作用机理41-42
- 6.2 对比分析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作用机理42-43
- 6.3 对比分析社会教育路径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作用机理43-44
- 6.4 对比分析网路教育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作用机理44-45
- 6.5 描述性分析自我教育与青少年网络伦理的作用机理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150-55
- 附录2: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5-56
- 致谢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钟坤;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难题的成因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张蕊,沈春军;构建网络伦理体系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年04期
3 张文杰,姜素兰;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4 曹劲松;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2年02期
5 陈卓武,许莲华;在高校设置网络伦理课程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周兴茂;汪玲丽;;人类学视野下的网络社会与虚拟族群[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1期
7 李秋青;;信息化环境下网络伦理负面影响与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06年05期
8 李育红;网络伦理的层次性、根源与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01期
9 王颖;;关于网络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8年05期
10 王路军;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2000年14期
本文编号:1131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3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