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虚拟交往自由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03:23

  本文关键词:虚拟交往自由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 自由 虚拟交往自由 限度与悖论 引导与规制


【摘要】: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旨归。交往自由是人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自由观的主要内容。交往自由的拓展与提升与人类交往方式的变迁密切相关,而交往方式的变迁又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相联系。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之一便是促成人类交往方式的变革——虚拟交往,相应地,虚拟交往中的自由问题也就凸现出来成为现实关注的中心和学界研究的焦点。本文以马克思交往理论和自由理论为基础,运用比较分析、实证研究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对虚拟交往自由问题展开研究分析。认为虚拟社会中人类交往方式的嬗变与人类交往自由的发展密切相关,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是虚拟交往自由生成前提与条件。虚拟交往方式包括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网络交友聊天软件、商务应用平台、网络游戏等,其主要的内容有:信息查询与共享;交友聊天;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商务交往;寻求兴趣爱好的群体。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有互通之处,虚拟交往是现实交往在虚拟社会的延伸,但在交往主体、客体、载体、交往时空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虚拟交往自由的生成体现在时间、空间、时空三个维度上的自由,但现实中虚拟交往自由存在着多种限度,包括技术限度、伦理限度、法律限度。并且虚拟交往自由还存在着信息共享与独占、平等与暴力、虚拟交往自由与现实交往障碍、虚拟交往中文明的聚合与离散等多种悖论。针对虚拟交往自由的限度和悖论,本文从道德和法律角度提出了一些对虚拟交往自由进行引导和规制的具体措施。旨在更好地实现虚拟交往自由,维护和谐有序的虚拟社会,进而促进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2.1;A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凌海衡;从客体优先性走向主客体间的交往自由——重估阿多诺哲学中的主客体关系[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晶晶;虚拟交往自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甘再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野下的网络交往自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88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88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