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攸关者诉求下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18:14
本文关键词:利益攸关者诉求下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利益攸关者诉求 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 评价体系 结构方程模型 DPSIR模型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的前沿阵地,其生态安全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面实现。自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制定与落实以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户居住满意度、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政府、农户、社会组织三方需求错位,致使新型农村社区利用率低下、利用方式不合理、垃圾随处可见、基础设施缺乏等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然而新型农村社区既不同于城市社区,又不同于传统农村社区,其生态安全评价不能套用城市或传统农村社区评价体系,必须建立一套针对新型农村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全新的评价体系,以准确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状况及趋势。在农户、政府、社会组织的诉求的驱使下,不同利益攸关者多元化行为产生,从而对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产生根本性影响,因而其评价应从根源上考量三大不同利益攸关者的诉求。据此,本研究在界定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内涵基础上,识别了政府、农户、社会组织不同诉求,剖析三大利益攸关者对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的作用机制,进而基于不同利益攸关者诉求视角构建了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予以实证,以期丰富乡村人居环境理论和生态安全理论,为“以人为本”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整治提供指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梳理生态安全理论的基础上,从生态安全的载体、本质、目标三个方面凝练出生态安全的内涵,即生态安全的载体为系统,其本质为实现系统健康与满足人类需求,其目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梳理和借鉴社区发展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人居环境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的载体、作用根源、本质、目标四个方面凝练出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内涵,即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的载体为人工生态系统,其作用根源为不同利益攸关者诉求,其本质为实现新型农村社区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且满足农户、政府、社会组织等不同利益攸关者的需求,其目标为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将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界定为:“一定时间尺度内,新型农村社区生态系统在不同利益攸关者以诉求为导向的多元化行为的强烈刺激和干预下,既能维持新型农村社区生态系统自身的正常、健康运转且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同时又能最大限度保障不同利益攸关者的多元化需求等不受胁迫”。(2)利益攸关者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诉求是政府、农户、社会组织依据其特定身份、职能、特征等形成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呈现出明显差异。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诉求形成了以生活诉求为主导,生产诉求、交往诉求多元并存的诉求格局。其中,生活诉求表现为以扩大住房面积、生火做饭等传统诉求为主,以提高垃圾处理频率、社区环境整洁、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绿化覆盖率、降低社保购买费用等新兴诉求并存;生产诉求表现为以公共空间私有化利用、养殖家禽、种植蔬菜等传统诉求为主;交往诉求表现为交往空间多样化、交往方式多元化新兴诉求与邻里关系和谐传统诉求并存。政府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诉求形成了以政治诉求为主导,环境诉求并存的诉求格局,政治诉求表现为政绩提升、政府主导地位巩固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环境诉求表现为社区环境后期管护与社区形象提升。社会组织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诉求形成了以经济诉求为主导,环境诉求并存的诉求格局,经济诉求表现为提高工资收入与实行绩效奖励并重,环境诉求表现为社区环境优化和社区形象提升且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差异。(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的不同利益攸关者诉求对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作用机制模型,能定量分析不同利益攸关者诉求对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的影响,有效地阐释新型农村社区不同利益攸关者多元化诉求对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的作用方向及作用轨迹,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农户生活诉求、农户生产诉求、农户交往诉求、政府政治诉求、政府环境诉求、社会组织经济诉求、社会组织环境诉求均对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利益攸关者诉求对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的作用轨迹可归纳为两种:其一为:各利益攸关者诉求通过个体行为表征而作用于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其二为:各利益攸关者诉求通过诉求表达方式或途径征得认同从而促进或约束其他主体行为,进而作用于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4)基于不同利益攸关者诉求视角构建的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诠释不同利益攸关者诉求作用下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状况及趋势,为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一较好的视角。实证得出,新型农村社区大柱新村生态安全属于“临界安全”等级,且具有向“较不安全”等级转化的趋势,生态安全水平较低,表明不同利益攸关者诉求尤其是农户诉求是威胁新型农村社区大柱新村生态安全的根源,诉求驱使下导致的行为不当是影响大柱新村生态安全的重要原因,这一情况与大柱新村现实较为符合,表明基于不同利益攸关者诉求构建的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合理有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进锋;晋凤;;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的功能探讨与发展[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李海龙;于立;;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3 刘艳艳;吴大放;王朝晖;;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1期
4 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J];环境保护;2002年05期
5 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三:中国生态安全的战略重点和措施[J];环境保护;2002年08期
6 吴智刚;缪磊磊;;城市生态社区的构建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邵超峰;鞠美庭;何迎;孙p,
本文编号:1245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4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