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论波伏娃女权主义与萨特存在主义的相互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09 20:10

  本文关键词:论波伏娃女权主义与萨特存在主义的相互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主奴辩证法 自欺 他者 自由观 主体间性


【摘要】:波伏娃的存在主义的女权主义思想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最初可追溯的源头都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而他们思想体系的形成则直接得益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从黑格尔主奴辩证法以及海德格尔的本真、非本真的存在思想那里出发,萨特将其运用到存在论领域继而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波伏娃则将其辩证地运用到对待男女关系问题上的看法,区分出“自我”与“他者”。萨特把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而人则是“自为的存在”,这种存在具有“超越性”的特征;“自在的存在”则是惰性的,同时只能借助“自为的存在”的意向性活动才能得以呈现。与此相应,波伏娃在将人分为“自我”和“他者”,提出“女性是他者”的观点。据此,女人作为“他者”只能是内在性,无超越性,男性与此相反处于“自我”的位置。进一步,由于萨特主张“存在先于本质”,所以一旦人选择逃避责任,那么就是:“自欺”。波伏娃在男女问题上延续了萨特的自欺思想,认为女人本身采取了沉沦和安逸的状态,选择了自欺的生活方式,所以才是“他者”,继而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女性解放就在于从“他者”走向“此者”。波伏娃对萨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由观、平等观和主体间性、男女关系。首先,波伏娃提出“道德自由”的概念主张个人的自由要以别人的自由为前提,受此影响,萨特由前期的本体论上抽象的个人“绝对自由”观转向后期思想的“相对自由”及具体的社会历史的环境中的自由内容、限度。同时这样的自由观也是对男权社会的道德批判,保证了男女平等。其次,波伏娃承认主体间性,即自我与他者的“相互性”,并强调自我与他者关系中的积极方面,也就是说,她更感兴趣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合作和团结的可能性。萨特在自我与他者问题上,之前认为他们是一种必然冲突的关系:“他人是监狱”。后来受波伏娃影响,萨特认为人与人之间一切形式存在着交互关系,自我是他者的“此在”,而他者是自我的“他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内在统一性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68;B565.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波伏娃[J];现代语文;2006年07期

2 谢U喥,

本文编号:1271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71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e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