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研究
【摘要】:社会保障象征着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散见于《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之中,他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采用科学的方法,批判资本主义给社会带来贫困、伤残和失业等问题,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实质具有欺骗性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做出科学预测与设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思想。今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回顾并梳理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既是对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溯源,也对进一步实行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可借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包括国内外及马克思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界定、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产生之前社会保障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部分,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产生与演变。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形成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 第三部分,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给社会带来贫困、伤残、失业的同时,并没有简单否定资产阶级采取诸如官方济贫事业类的社会保障措施所起的安全阀、减震器作用,他分析了社会保障的对象、功能、资金来源,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设想,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启示。虽然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是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提出的,但对进一步实行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C91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娆;;马克思的社会保障观及其现实性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2 赵静;韩华;;批判与建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张一兵;青年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与《克罗茨纳赫笔记》[J];求是学刊;1999年03期
4 黄立;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5 尼尔·弗格森;;完美的马克思[J];理论参考;2003年02期
6 魏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J];理论与改革;2007年01期
7 宁乐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全球化[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刘智城;姚雨峰;朱春艳;;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演绎[J];法制与社会;2010年19期
9 袁雷;;马克思廉价政府理论及其现实价值[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10 李鹏南;;书报检查的三重内在矛盾[J];青年记者;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8 黄裳裳;;人文关怀:马克思文化批评的反思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世祯;;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2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斌;新危机时代的一炷“佛香”[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小儒;再说“羡慕马克思”[N];光明日报;2004年
6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宋希仁;政治伦理研究的新作[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9 记者 晓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肖德安;做终身“学习型”的人[N];中国人事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4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袁媛淑;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7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9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维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学说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贾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5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6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9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72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7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