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江苏村落系统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景观背景

发布时间:2017-12-11 20:13

  本文关键词:江苏村落系统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景观背景


  更多相关文章: 景观指数 点格局分析 尺度域 冗余分析 景观背景要素


【摘要】:农村聚落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其格局特征是农业景观中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长期人地关系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景观选择倾向。虽然现阶段我国正经历快速城市化进程,村落系统的空间格局特征随城市化过程发生了相应变化,农村聚落仍然是我国人口主要的聚居形式。研究村落系统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指导农村建设及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发现聚落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但目前对于多尺度下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村落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揭示人地关系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景观选择倾向,同时对于促进区域内村落的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江苏省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但省内由于经济基础、地理区位、人口控制等方面的差异性,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苏南经济实力最强、苏中次之、苏北较弱,同时,江苏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均逊于江苏东部,农业人口分布自北向南存在递增梯度,不同区域间的景观背景差异显著。本文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村落系统的演化及其规律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基于2000年江苏省1:10000地形图提取农村聚落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和点格局分析技术研究了村落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合相应区域、相应时期的高程、河网分布、路网分布、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年初级净生产量数据,以及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人口数量数据,运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了村落不同空间分布格局与自然地理要素、人口与社会经济要素、区位与交通要素这3大类景观背景要素的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理解村落的演化规律,由2005和2010年江苏省的TM影像,提取江苏省农村聚落数据,运用点格局分析技术分析2005和2010年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合2000年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对村落不同时期空间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在结构特征方面,研究区范围内,不同地区的村落在面积、密度及形状复杂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沿自西向东与自北向南的空间梯度,村落的平均斑块面积、平均形状指数递减,平均斑块密度递增,村落分布更加分散和破碎化。 (2)在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不同区域村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苏北地区村落的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尺度域较大,苏中、苏南较小;而苏北地区村落的聚集分布尺度域则较小,苏中、苏南较大。同一区域内,苏北地区西部的徐州、苏中地区中部的里下河地区和苏南环太湖地区村落的随机分布尺度域较大,其余则较小。 (3)冗余分析的结果显示:自然地理要素、人口与社会经济要素、区位与交通要素这3类要素对村落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总的解释能力为69.3%,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各类景观要素独立的解释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村落系统空间格局特征解释率最高的是自然地理要素,达到51.6%,其次为人口与社会经济要素,为33.4%,区位与交通要素最低,仅为10.6%。 (4)村落空间格局特征与景观背景要素间存在相对复杂的相关关系。3类空间分布格局的尺度域与12种景观背景要素的排序结果表明,农村聚落占地率较高、村落斑块密度较大地区的村落趋于均匀分布;地形要素等空间限制作用相对较大及经济水平较高区域的村落多呈随机分布;雨量丰富、净初级生产力较高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地区的村落多呈聚集分布。 (5)村落空间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时期中,苏北地区村落的均匀分布尺度域均较大,苏中、苏南地区较小;而聚集分布尺度域苏北地区较小,苏中、苏南地区较大。2000年苏北地区村落的随机分布尺度域较苏中、苏南地区大;2005年和2010年时,除苏中部分地区村落的随机分布尺度域较大外,其余地区则较小。 (6)在0-8000m的观测尺度上,3个时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随着观测尺度的增加呈现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的变化特征。相较于2000年,2005和2010年时村落的均匀分布尺度域有所减小,聚集分布尺度域有所增加,随机分布尺度域的变化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性。 总体上,村落系统的景观格局具有比较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村落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多种景观背景要素的影响,自然地理要素等对村落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最显著,社会经济要素的作用其次,区位与交通要素的作用相对较小。村落作为一种长期历史进程中保留至今的聚居形式,反映了长期人地关系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景观选择倾向,还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对村落的演化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2.29;C912.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庆武;卞正富;王桢;;基于空间分析的徐州市居民点分布模式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2 马航;;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3 李云强;齐伟;王丹;闫勇;路超;王娜娜;秦天天;;GIS支持下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以栖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3期

4 王婷;周国华;杨延;;衡阳南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5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6 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7 赵小lN;代力民;陈文波;于大炮;周莉;;耕地与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比较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8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吴启焰;;欠发达地区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安徽省宿州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9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10 徐勇,沈洪泉,甘国辉,郭腾云;北京丰台区农村居住用地变化及与人口相关模型[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1279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79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8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