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缺失对农村妇女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3 19:33
本文关键词:社会支持缺失对农村妇女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自杀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农村自杀潮,已婚年轻妇女和老年人是两个主要的群体。本文将自杀未遂妇女作为个案访谈对象,受生命历程理论“纵贯性”的启发,将个体、社会、历史综合起来,尝试以社会支持理论解释当时的妇女自杀现象,以及目前愈演愈烈的因婚外情引发的妇女自杀问题,以期加深我们对自杀问题的认识,丰富我国自杀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本文在充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然后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开展田野调查,在收集资料时采用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法及实地观察法,获得自杀未遂妇女的自杀资料及相关的社会支持情况。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探讨社会支持缺失对农村妇女自杀行为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发现,妇女的社会支持结构存在单一化现象,即以非正式社会支持为主,而正式社会支持缺失;在非正式社会支持网中存在核心化倾向,即以血缘关系网为主,以地缘关系网为辅。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的妇女接受了较为现代的价值观,并且随着其在家庭中地位和权力的提升,妇女希望得到更多的主观支持,但妇女的支持期望与支持现实之间存在不对等,表现为现实的支持滞后于期望的支持。因为,夫妻关系重要性尽管增加了,但还没有超越父子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妇女地位和权力增加了,但还未超越男子的决定权和主导地位,这种支持的期望与现实上的不对等造成了妇女的利己型自杀,她们是为了反抗公婆的压制及表达对丈夫的失望。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和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价值主体由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婚姻道德观念和家庭责任、感义务感趋向淡化,导致婚外情事件繁多,同时乡村集体意识缺失、公共舆论式微、道德秩序混乱、村庄原子化,使婚外情受害者没有足够的支持来挽救被破坏的生活(婚姻)秩序而发生失范型自杀。预防和干预农村妇女自杀的当务之急是构建正式社会支持、扩展多元化社会支持、重建乡村集体道德意识,用完善的社会支持作为个人应对各种困境的铠甲,进而规避自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6;C91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成文,喻名峰;论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叶丽新,倪守旗,曹青宁,沈宏儒,朱建军,光文伟,杭民东,伍沪文;安徽省疾病监测点1990~1995年自杀死因分析[J];疾病监测;1997年03期
3 康琼;我国农村妇女自杀问题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杨华;范芳旭;;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J];开放时代;2009年05期
5 刘斌;农村妇女群体高自杀率原因探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王忠武;;影响人生幸福快乐的“新三个世界理论”——兼谈中国农村妇女自杀率偏高的原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景军;吴学雅;张杰;;农村女性的迁移与中国自杀率的下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杨华;;“结构—价值”变动的错位互构:理解南方农村自杀潮的一个框架[J];开放时代;2013年06期
9 颜廷健;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研究[J];人口研究;2003年05期
10 徐晓军;本土自杀研究的特点及问题[J];社会;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芳;社会转型期的孝道与乡村秩序[D];上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6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8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