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博客中的同性恋亚文化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3 14:07
本文关键词:同志博客中的同性恋亚文化传播研究 出处:《湖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中国,同性恋现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在这个讲究阴阳调和、崇尚生育文化的国度里,同性恋群体一直作为一个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群体,长期游离于社会边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勃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形态,同时也给同性恋群体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博客作为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代表,把散落在网络空间里的同性恋个体连接聚集起来,,为他们提供了截然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崭新的自我表达和交流互动的空间,其匿名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结构特点,为同性恋亚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温润的土壤和全新的场域。本论题是在上述背景下对同志博客进行全新解读。 本文认为,同志博客是指以同性恋及相关话题为主要内容的博客,不只包括以同性恋者为作者的博客,还包括一些以同性恋相关话题为主要关注点和内容的异性恋者所开的博客。根据博客作者的性身份,同志博客可以分为三类:以男女同性恋者为作者的博客;以关注同性恋的异性恋者为作者的博客;同志社工组织博客。对于同性恋群体来说,同志博客是一个信息传播平台、社会交往平台、群体形成平台和权益诉求平台。 本文通过对具有知名度和代表性的同志博客进行文本分析,结合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成果和相关知识,在亚文化的理论视角下,从同性恋身份认同与公开、情感与婚姻、社会交往、同志运动四个维度对同志博客中呈现出来的同性恋亚文化进行描述与分析,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研究发现,同性恋亚文化表现为独特的文化心理、文化行为和文化语言/符号,其并不是一经形成就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现象和特点。在同志博客中,每一位同性恋者通过他们自己的思想、行动有意识地塑造着区别于主流文化的同性恋亚文化,另一方面这种亚文化反作用于同性恋者,带给他们归属感和荣誉感。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C91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媛;;同性恋媒体形象建构分析[J];今传媒;2012年02期
2 刘津,边琪;博客“私人日志”传播特征初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吴宗伟;郑林;;“族内人”与“族外人”视角在媒介话语中的运用——以中国大陆近期同性恋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06年05期
4 蔡蕾;赵成旭;;我国网络媒体与同性恋亚文化传播[J];东南传播;2007年09期
5 李晶;魏薇;;云南媒体艾滋病报道的议程设置——对《云南日报》的内容分析[J];东南传播;2011年01期
6 邓利平;“越轨婚恋”——同性恋现象与新闻传媒的正视[J];国际新闻界;2004年02期
7 张北川,琼·高芙曼;同性恋与艾滋病防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罗曼;;“同性恋”研究文献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刘靖;王伊欢;;同性恋者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彭薇;;国内媒体同性恋报道现状分析[J];青年记者;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324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32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