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我国中学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其预防对策

发布时间:2017-12-30 15:17

  本文关键词:我国中学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其预防对策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校园暴力 安全管理 加害者 被害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功利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道德的教育,加强教育的教学成果而忽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而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校园暴力对校园的危害与影响难以估量。暴力事件对学生与教师的身心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我国的校园暴力事件大部分属于校园内源发性暴力事件,多为师生矛盾或学生之间的矛盾或冲突引发的暴力犯罪,而且在校园暴力中,教师同样是校园暴力的被害人,对于教师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当前校园暴力的规模与程度不断加深,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校园暴力进行研究,研究校园暴力的形式与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管理,从而确保校园暴力的预防管理。然而,当前对校园暴力的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长期忽视教师被害人问题。校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被害人是学生,然而作为校园暴力的经历者与见证者的教师,他们的心理以及生理同样会造成伤害。当前的研究成果将校园暴力归因于学生个体、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将校园暴力的内因与外因放在同等地位上进行讨论。但是当前的研究对于以教师为被害者的论述较少,忽视了教师作为被害人的相关调查研究。在相关的研究中,教师大多数是作为校园暴力的预防者与保护者,对于教师的被害人地位的研究相对缺乏,忽略了教师同样是暴力事件的见证者与被害人。因此在对校园暴力的研究中,除了对学生被害人进行研究以外,同样需要对教师被害人进行研究,从而丰富当前校园暴力的研究理论,为确保建立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做出贡献。国外对于校园暴力的研究较为深入,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于校园暴力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从19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关注校园暴力问题。在二战之后,校园暴力事件进一步增加,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西方国家对于校园暴力的研究较早,研究成果较多。美国对于校园暴力的研究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针对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进行大规模研究,而进入90年代之后,美国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构建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三级联防机制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欧洲的校园暴力研究较为深入,德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针对校园暴力进行研究,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挪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校园暴力防治计划。日本针对校园暴力的防治较为全面,文部省从1982年开始每年都需要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数字统计。为了改善当前的校园暴力现状,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对于校园暴力的相关研究,对校园暴力的现状进行研究,从校园暴力的加害者、被害人等多方面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参考国外的校园暴力预防机制,对构建安全管理机制提出建议与意见。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对于校园暴力现状以及理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于校园暴力进行概述,探讨校园暴力的特征与分类,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校园暴力的危害;第三部分对于校园暴力的现状以及引发因素进行分析,从校园管理、加害者以及被害者的角度探讨校园暴力增多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校园暴力的处理与预防对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的校园暴力防治管理经验,对提高社会的重视程度、完善法律建设、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教师的被害预防管理等多方面强化校园暴力管理及时,为校园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亚平;;反对校园暴力,应从校园预防做起[J];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06期

2 张建民,杨振国;由校园暴力所想到的[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12期

3 李燕,曹峰旗;美国校园暴力透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雷衡生;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12期

5 李晓明;;校园暴力何时休?[J];教育与职业;2003年12期

6 张蕊;校园暴力应急预案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11期

7 李伟晗 ,魏继军;花样年华岂能任意践踏——透视校园暴力现象[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3年34期

8 刘冬梅,马兵;聚焦校园暴力[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1期

9 尹逊强;校园暴力的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5期

10 杨彩霞;校园暴力产生原因探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俊杰;;对校园暴力概念的商讨与界定[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娜;;正确认识校园暴力问题——兼谈不良人际关系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林丽萍;;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4 云清;;从心理教育角度审视高校校园暴力[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赵宏;细数成因 遏制校园暴力[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周志军;校园暴力视频 负面影响不容忽视[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记者 连雅婕;政府应力避校园暴力发生[N];长春日报;2010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图格拉格;莫让青春蒙受冲动的惩罚[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惠玲 王悦;斩断校园暴力的魔爪[N];铜川日报;2010年

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孙云晓;面对校园暴力,我们并非束手无策[N];中国妇女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储皖中 本报实习生 施怀基;昆明防治校园暴力安排学生“卧底”引争议[N];法制日报;2010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冉妮莉;反校园暴力,美预防法律先行[N];法制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胡续发 田溪;“90后”校园暴力亟待重视[N];海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袁婷 张楠 王丽娟 李珊;“校园暴力”下的另类生态[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小燕;初中校园暴力管理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国帅;淄博市高职校园暴力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徐畅;校园暴力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益琴;美国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熊娜;中职学校校园暴力问题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二平;中美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比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许静静;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及预防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坤;美国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法律措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晓康;校园暴力语言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55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355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b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