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情境下的差序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9 19:32
本文关键词: 差序格局 人肉搜索 匿名性 实名制 出处:《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的非常著名的社会学概念,以此来描述传统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模式是以“己”为中心逐渐散开的“辐射”网络,离“己”距离越大则关系越疏远,这迥异于西方国家的团体格局。用通俗的话来描述差序格局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就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人们通常选择漠不关心的态度。在现代中国社会,由于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模式转变为“业缘”甚至是拟“血缘”关系,差序格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依然存在且很深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互联网中来。作为当今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平台,虚拟的互联网社交给人们在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模式带来了几乎“翻天覆地”变化:网络社交可以跨越时间、地域的限制;匿名性环境下可以自由各抒己见;信息交流、沟通更加便利等等。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这些新特点在便捷、便利的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备受争议的现象。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诸如“铜须门”、“虐猫女”、“华南虎”等事件的人肉搜索现象作为当今特别热门的讨论话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人肉搜索现象起初发生在猫扑网这个网络论坛中,人肉搜索引擎是一种以赏金猎人为模式所展开的信息搜索过程的搜索工具,被搜索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亦可以是群体而主动参与搜索的则是广大的互联网用户。这群参与到人肉搜索过程中的“参与者”来自“五湖四海”彼此问互不熟识且多数“被搜索者”与其也是毫无瓜葛,但是他们依然热衷于将“真人”、“真相”搜索出来,这显然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所描述的现象大相径庭。由于差序格局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倒地老人无人救、病患没钱无人医、弱者被欺无人帮、猖者放肆无人止的局面,然而在互联网中,网民积极主动通过人肉搜索引擎集中力量帮扶弱者、“揪出”为返社会道德的人、维护社会公平。据此,笔者怀疑差序格局的影响力是否在人肉搜索情境中减弱了,因而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本文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人肉搜索现象的个别案例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差序格局影响是否减弱以及减弱的原因。本文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背景以及差序格局对于传统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然后通过对人肉搜索现象个案与现实生活现象的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了差序格局的影响的确在人肉搜索情境中减弱的结论并总结出了:血缘、地缘关系的界限模糊化、以自我为中心判断亲疏远近的标准零效化、参与者具有界限明显的团体性、参与者的行为受笼统性道德观念支配、道德层面的横暴权力凌驾于同意权力这五种差序格局影响在人肉搜索情境中衰弱的表现。接下来笔者通过结合社会群体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相对剥夺感等社会学理论对这五种影响减弱的表现进行了社会学分析,从而解释了差序格局的影响在人肉搜索情境中减弱的原因。本文最大的创新点便在于此,即通过利用差序格局理论对虚拟互联网中发生的人肉搜索现象进行逆向分析。通过上述针对人肉搜索情境中差序格局影响是否减弱以及减弱原因的分析,笔者肯定了差序格局对于现代中国现实社会的深远影响并且尝试性的预测互联网社会实名制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实名制代替了匿名性后的网络环境下,差序格局影响可能再次归来。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people often choose indifferent attitude . As a social platform with the most influence o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 people often choose indifferent attitude . As the modern Chinese society ,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people often choose indifferent attitude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people often choose indifferent attitude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cases of human flesh search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human flesh search and the influence of bad sequence patter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modern Chinese society .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再云,魏刚;网络匿名性问题初探[J];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戴激涛;;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保护[J];法学;2008年11期
3 晋晓兵;;试论网络匿名性的消逝[J];国际新闻界;2006年10期
4 曹乐然;陈佳磊;陈亮;;从中国人关系的差序格局解读中国“官二代”现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5 赵立兵;杨宝珠;;传播学视域下的“圈子”——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章睿齐;;中国人的网络围观心理透视[J];百科知识;2012年22期
7 李庆连;王云飞;;“差序格局”研究述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8 宋杰;梁伯瀚;;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到社交网络的ICU[J];互联网天地;2011年03期
9 巩建华;曹树明;;差序格局的文化影响与关系社会的破坏作用——兼论西方公共治理理论在中国实施的困境[J];江淮论坛;2007年04期
10 谢建社,牛喜霞;乡土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新趋势[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445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44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