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论语》女子规训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7 12:35
本文关键词: 权力、身体与规训 《女论语》 规训思想 出处:《安徽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身体”作为有着久远历史的概念,在学术史上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又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进入社会学研究的视野:如有的学者将其作为“当代社会学理论的转向”而加以评述;有的学者则称,“当代身体社会学研究热潮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福柯所引爆的,而且,福柯对当代身体社会学的影响是根本性的”等。概言之,福柯的身体社会学是基于“权力、身体与规训”观点而产生的:规训即是通过相关的权力技术(权力又是与知识、身体紧密粘着的)与全景式的凝视策略而得以可能的。其中,知识即是诸多政治力量、社会力量等相互交织运作的产物,是一部政治史与社会史交相辉映的产物。具体说来,即是权力制约知识,把特定时代意识形态内容与限制强加于知识,进而实现对个体的塑造,让个体变得驯服。正所谓“规训造就个人”由此而来。同时,福柯的权力与知识对身体的规训是通过个体内化实现的,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结构和相对自律性的统治关系:如传统儒家妇女的“噤语”与“失声”,一方面归咎于儒家文化与父权社会权力的身体规训(如类属化身体的形成等);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排除妇女自身性别角色的内化与认同,即其妇女自身自律性关系的形成,如“金莲小脚”便是例证。规训“造就”个人;个人也在“造就”着自身。反观传统中国封建社会,女性以一种依附性的方式存在,男性之于女性具有绝对的地位与支配权。而映照这种社会事实的儒家文化,大力宣扬着“三从”、“四德”的社会伦理,强调女性只有在与父亲、丈夫、儿子之间的权力关系网中才具有生命的内涵与价值:可以从夫、从父甚至从子,就是不能从自己。多重的规训让妇女的身体无从属于自己,而其身体的意义则来自于能对父家产生政治或经济的联姻功效,或能对夫家尽守生养宗族和侍奉舅姑与丈夫的功能,这些社会角色的期望为他们的身体的意义所在,也为他们编织了牢笼,如男女、尊卑等这些差等类属的隐性基础将传统妇女的身体忽略了。本文即是基于这样的主旨,择取《女论语》为核心范本,对其关于妇女身体、规训表述为本土材料,并将之与传统中国的儒家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表达的经典文本《论语》、《礼记》等中蕴含的礼治秩序与规约思想中所奠定的孔子女子规训基调相映照,并进行了一次“权力、身体与规训”视角的探索。 文章首先详尽地梳理了国内学界关于《女论语》文本解读的情况,尤其是对相关研究视角的关注,并力争本文能对此作出一次以《女论语》女子教化为核心、以规训为维度、以身体为线索的立体解读的尝试。尤其就理论视角借鉴的可行性方面,笔者也进行了努力:具体方向涉及到诸如关于福柯身体社会学核心议题的提炼即关于权力、身体与规训观点的关注。当然,这其中主要包括台湾学者黄金麟教授的论述视角以及国内学者黄俊杰教授与闫旭蕾博士等学者的启发。 从本文的论证具体策略来看,本文择取《女论语》为核心范本,力求以其中关于妇女的身体、规训表述为本土材料,将之与作为传统中国的儒家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表达的经典文本《论语》、《礼记》等中蕴含的礼的规训思想与文本本身述及的理想妇女身体、性别期望进行观照。观照的手段及途径是就“践礼”,而“践礼”作为礼的体化实践的过程,本身渗透着权力、身体与规训的痕迹。为此,文中对此也进行了相关论证并尝试着以此作为解读《女论语》的社会文化大氛围而加以呈现。《女论语》作为唐代的女子教化文本,具有其时代的特殊性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必然性安排。因此,我们更关注的是唐代社会的社会风气与社会稳定期的礼教。接着,本文从规训的客体、时空与内容等维度展开了《女论语》中女子身体境遇的凝视,这包括女子立身自觉化、身体的礼仪化、类属化等方面的论述,其具体的印证来自《女论语》的文本材料,探究的起点与大情景即便是孔子所奠定的女性教化观念:字字珠玑,影响后世的礼之规约与其中所蕴含的对女子行为的预设,而且大都通过《论语》、《礼记》等儒家经典文本予以呈现;探究的文化氛围与途径即是礼以及关乎礼的体化实践。最后,本文通过对《女论语》规训思想中蕴含的积极成分进行了挖掘并就当下社会女性身体境遇、去从进行了关注。本文无论从视角选择,还是具体论述策略的选择,都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但希这样的尝试能为现有的儒家妇女观研究提供视角选择些许启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3.68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琛琛;1990-2010大陆现实题材电视剧对女性的想象[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8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46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