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技术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农村社会技术容量 指标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基于对“中国农村对技术尤其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容量究竟怎样,农村需不需要农业技术,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以及需要多少技术”的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引入农村社会技术容量这一全新的概念分析工具,从农村内部的社会条件出发,以农村自身技术吸收能力为视角,研究农村社会对外来的或引入的技术的使用和消化情况,揭示影响限制农村技术水平提高的社会因素和条件。 由于农村劳动力、技术、农业生产对象存在多样化、复杂性特点,经过理性分析,将农村小麦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作为选定对象加以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农村社会技术容量这一分析工具来开展研究。本文中对容量的度量采用的是百分比形式,对容量的测量是通过设置具体指标来实现的。将体现小麦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的播种机械化程度、马力平均年作业量和农田机械化作业率这三个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之后,综合为一个新的标志农村社会技术容量的指标。对于指标、变量数据的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经过测算,农村社会技术容量为0.7。 在参考现有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筛选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再经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分别从农民素质、农户、乡村精英的流失、土地和其他因素等五个维度揭示农村当前技术能力和社会条件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限制和排挤的作用机制。具体结论为农村中60%的农民的文化程度仅为初中水平,农民过低的文化科技素质限制对技术的接受和使用;在人均1.3亩耕地,户均4块土地的超细碎化分散经营条件下,与机械技术的规模作业要求不相适应,农机装备在农户平均地块面积仅是1.7亩的耕地上不能开足马力,顺畅的作业,土地细碎化成为推广机械技术的障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乡村精英的流失,农村中这部分非富余劳动力的流失降低了农村技术接受能力,使原本就技术薄弱的农村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更是雪上加霜、步履维艰;当前农村中的农民闲暇方式、农村社会网络、聚村而居和农村教育,一定程度上也形成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排斥,综上所述,农村当前不具备吸收和容纳农业生产技术尤其是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和条件。 经研究,明白为什么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传播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是农村自身技术吸收能力太低,没有可以容纳高端、操作复杂的技术的空间,而不是由于技术推广、传播、扩散、模仿和引进不力、不到位、不充分。所以,要提高农村技术水平,先要使农村具备吸收、应用技术的能力和条件,然后再与技术相结合,实现农村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
[Abstract]:Based on the question of "what is the capacity of rural areas for technology, especially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whether or no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s needed in rural areas, what kind of technology is needed, and how much technology is needed", By introducing the new concept analysis tool of rural social technical capacit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ural internal social conditions, takes the technology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rural areas as the angle of view.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se and digestion of foreign or imported technologies in rural society, and reveals the social factors and conditions that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technological level. Because of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bjects, through rational analysis, the mechanization level of rural wheat production is studied as the selected o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use the rural social technical capacity as an analytical tool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measurement of capacity is in the form of percentage. The measurement of capacity is achieved by setting specific targets. It will reflect the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of sowing at the level of wheat production. After standardized treatment (dimensionless treatment), the three indexes of the average annual work capacity of horsepower and the rate of farm mechanization are synthesized into a new indicator of the rural social and technical capacity. The variable data collection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the rural social technical capacity is 0.7.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theories and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is used to scre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After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loss of farmers' quality, peasant households and rural elite is analyzed respectively. Five dimensions, such as land and other factors,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rural technical ability and social condition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echanism of restricting and crowding out. The concrete conclusion is that 60% farmers in rural areas only have a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level. The low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quality of farmers limits the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an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ultra-fine fragmentation an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1.3 mu of cultivated land per capita and 4 plots of land per household, it is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cale operation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on farm land with an average land area of only 1.7 mu could not operate at full horsepower and smooth operation, and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land became an obstacle to the promotion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ggravated the loss of the rural elite. The loss of this part of the non-surplus labor force in the countryside has reduced the rural technological receptivity, making the rural areas, which were already weak in technology, even more difficul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Rural social network, rural education and rural edu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form the exclu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summary, the rural areas currently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and conditions to absorb and accommoda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rough research, we can see tha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wh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has achieved little success is that the rural areas themselves have too low absorptive capacity to accommodate high-end and complex technologies, not because of the extens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echnology.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technology, we must first make rural areas have the ability and conditions to absorb and apply technology, and then combine it with technology to realize rural productivity and social progres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2.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蓬;;新农村建设中促进村民自治利益功能发挥的对策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邓成超;唐德祥;;重庆市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3 宋争辉;;关于展开“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的若干思索[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胡俊;;常德市城区男子体育舞蹈现状调查[J];考试周刊;2011年72期
5 吴康宁;;筒析教育学发展的影响因素[J];教育评论;1989年01期
6 黄永炳;;影响高校实验教学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2年03期
7 邵珠艳;孔繁之;魏曼莎;;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3年03期
8 周雪亭;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程小琴;宁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凌文辁,方俐洛,符益群;企业员工离职影响因素及调节因素探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斌;李娜;;我国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影响镁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的因素[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范大裕;;浅谈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魏丽;付忠亮;李昌坤;王心朋;;影响镁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的因素[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杨坚;訾跃平;;优化抄纸助留体系 促进企业效益提高[A];'2010(第十八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及造纸新技术应用研讨会('2010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与造纸新技术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陈晶;杨舒杰;;制药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培养对策[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7 俞嗣皎;李大庆;陈国柱;李井怀;于甜;;影响Si(Li)探测器性能的一些因素[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8 侯智惠;;内蒙古农民增收难的分析与对策[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董圣鸿;王燕;胡竹菁;戴海琦;;影响试题难度的认知因素的现代测量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婧忻;;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剑红;用机制创新夯实农村社会管理基础[N];丽水日报;2011年
2 金吉鑫 王怀明;农民做主的“双评双比”[N];农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任建中;全面部署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N];宁夏日报;2010年
4 林振武 记者 王茵;东辽县被列为国家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第二批试点县[N];辽源日报;2010年
5 王子;帮失业回乡农民渡难关[N];新乡日报;2008年
6 记者 吴剑;全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在万载召开[N];宜春日报;2008年
7 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王家勋;农业地位更加稳固农村社会更加和谐[N];甘肃日报;2009年
8 记者 袁蕾;我区部署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N];新疆日报(汉);2010年
9 陈英凤;谁动了农民的“养老钱”?[N];农民日报;2009年
10 章建栋 全国老龄办国际部;国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微观比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张宗贵;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
3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邹志勇;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华玉妹;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晓丽;小鼠精原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方金水;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营销执行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慧;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倩倩;河南省卫生系统反应性影响因素的二水平模型[D];郑州大学;2011年
4 王艳;农村社会技术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桥艳;航线收益影响因素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1年
6 黄晓霞;健康相关生产力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马冬敬;目录营销模式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亮;相对性顾客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江星本;汽车渠道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10 周泉;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7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527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