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客之间:陕西关中地区“山东庄子”人类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 关中地区 山东庄子 人类学 研究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清朝末年开始的山东人移民陕西活动,使大量山东籍移民在关中地区聚居而逐渐形成村落。这些山东籍移民聚居的村庄被当地人称为“山东庄子”。尽管这些“山东庄子”经过了长期的变迁和融合,至今仍然保留有丰富的山东本土生活特色。本文就关中地区“山东庄子”的移民历史过程和一个村庄进行个案描述,对土客之间的互动和融合进行系统而具体的研究。 论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对陕西关中地区的“山东庄子”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包括山东人移民陕西的历史原因和过程,“山东庄子”形成过程,以及山东移民村庄的分布情况和现状。 第二章选取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山东庄子”——富平县人和村作为田野调查点,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简要介绍了该村庄的基本情况,并对其方言、饮食文化、民居、风俗习惯、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祖先记忆等做了详细讨论。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土客之间的互动和融合,由刚开始的冲突、隔阂到后来的经济、文化交流,大量的通婚现象出现则标志着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山东庄子”移民及其后裔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地域身份认同。 总之,山东籍移民及其后裔经过近百年的变迁与融合,尽管仍保留了大量本土特色,但是在认同意识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实证明,他们已经成为关中这片土地上一群勤劳、朴实的主人了。土与客、移民与当地人、外来者与世居者的概念即将在未来的代际繁衍中淡出,成为民族志书写的历史记忆。
[Abstract]:The migration activities of Shandong people to Shaanxi, which bega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is has resul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Shandong immigrants living together in Guanzhong and gradually forming villages. These villages inhabited by Shandong immigrants are called "Shandong Zhuangzi" by the local people. Although these "Shandong Zhuangzi" have undergone a long period of change and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Shandong Zhuangzi" and a village in Guanzhong area, and makes a systematic and concrete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natives.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gives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Shandong Zhuangzi" in Guanzho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including the historical reasons and process of Shandong migration to Shaanxi, the forming process of "Shandong Zhuangzi",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Shandong immigrant villages. The second chapter selects a typical "Shandong Zhuangzi"-Fuping County people and villages a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point, carries on the more detailed research, briefly introduces the village basic situation, and to its dialect, the diet culture, the folk residence, the custom custom, Marital status, religious beliefs, and ancestral memory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indigenous peopl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flict, estrangement to the later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intermarriage marks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integration. The immigrants and their descendants of Zhuangzi in Shandong also experienced different periods of regional identity. In a word, after nearly 100 years of 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Shandong immigrants and their descendants, 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still been retained,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ense of identity. Facts have proved that. They have become a group of hardworking and simple masters of Guanzhong land. The concepts of earth and guest, immigrants and locals, aliens and inhabitants will soon fade out in the future intergenerational reproduction, and become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ethnography writing.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宇民;;论杜国庠《先秦诸子思想概要》中关于庄子评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2 张瑞君;庄子审美思想与苏轼文艺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李回,,曹军;反对自我封闭 主张思想开放──庄子思想探析[J];丹东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4 鲍鹏山;论庄子的“小大之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刘挺生;大顺群生 不治天下──《庄子》治安思想[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8年05期
6 赵玉英,孙继旺;庄子的无君论思想[J];滨州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7 李小成,赵君哲;庄子的开放性心态对文学的影响[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1999年01期
8 马庆洲;评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乔国顺;郭庄子中学与天津大学牵手发展现代教育技术[J];天津教育;2001年11期
10 丁德科;庄子在社会统一和进步理念形成过程中的理论贡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慧;;王船山对精神自由的祈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张梅;;《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从庄子的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谈起[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金尚理;;逍遥:庄子人学思想解读[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任增辉;;《庄子-内篇》的心理分析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卫红;;绝弃“仁义”之后——老、庄的道德教育在哪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谭佛佑;;庄子与道家教育思想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张晓芒;;庄子“辩无胜”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伍德勤;;论老庄积极的道德观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渗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尚永亮;;闻一多与庄子[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炜 尹朝平;为移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N];云南日报;2011年
2 通讯员 杨雄春;蓝山移民开发助农增收三千万[N];永州日报;2011年
3 通讯员 李潮海 何远平;紫阳移民开发以民为本亮点频现[N];安康日报;2008年
4 彭述 肖中华;智力移民培训提升库区自身造血功能[N];湘潭日报;2010年
5 杨春晓;组织建设作保障 和谐移民谱新篇[N];大理日报(汉);2011年
6 黄委移民局;理清发展思路 提高发展能力[N];黄河报;2010年
7 省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颜向阳;由“独唱”到“合唱”[N];湖南日报;2011年
8 康彬;做好移民开发前期工作[N];四川政协报;2006年
9 安玉凤 王鹏 栗金声;灵丘县全力实施移民开发战略[N];山西日报;2004年
10 记者 吴宏雄 通讯员 胡永玲;我省移民收入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N];福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雪霞;文学庄子探微[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3 周群华;《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6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7 胡真;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8 林光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石了英;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黄芸;战国政学关系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大鹏;多恩与道家美学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会芳;庄子与济慈:“物化”论与“客体感受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深;论庄子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与超越[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彭昊;庄子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融通[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晨霞;竹林七贤庄学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永杰;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晓慧;试论《庄子》言与道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岳贤雷;《庄子·齐物论》“因是”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艳艳;德性与情欲的悖立与整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34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53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