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区域社会发展质量评价与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09:06

  本文选题:区域 切入点:社会发展质量 出处:《南昌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中国逐步进入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阶段。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经济持续增长,人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等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科学发展观及其基本理论解析的指导下,本文以区域社会发展质量为研究主题,尝试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区域社会发展质量并探讨其时空分异特征。 在研究中,对区域社会发展质量进行了必要的概念界定和涵义解析,设计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的基本评估框架;构建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利用2001-2010年各省区数据,对我国省区社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的类型划分,分析2001-2010年我国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政策启示。 全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梳理了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维度,建立区域社会发展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并设计评价方案与评价方法。 通过梳理社会发展质量的相关研究,在对相关理论解读的基础上对区域社会发展质量进行涵义解析。基于对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客体的考虑,从“人”的发展和“物”的发展以及二者发展的制度保障来考察社会发展,从而将区域社会发展质量划分为人口质量维度、社会事业维度、社会制度维度等三大维度进行考量,构建区域社会发展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立足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的涵义,选取34项指标构建区域社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分别选用主观赋权法(德尔菲法)和客观赋权法(熵值法)来构造两套评价方案,采用偏差平方最小法来构建组合评价模型将两套评价方案有效结合,以此作为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 第二,利用2001-2010年各省区数据,对我国省级区域社会发展质量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时空分异特征。 首先,利用2001-2010年间各省区的指标数据,通过组合评价模型计算出历年各省的社会发展质量指数及三维度指数。对各项指数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明:从省区间社会发展质量的差异性来看,我国省区间社会发展质量的差异较大,在人口质量维度、社会事业维度、社会制度维度的差异性亦较大,然而我国省区间社会发展质量的差距呈减小趋势,这种趋势主要归因于社会事业与社会制度建设在省区间的差距的减小,而省区间人口质量的差距却没有下降趋势;就东、中、西的整体发展状况而言,东部地区社会发展质量的态势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大都有发展的优势或优势维度;中部和西部社会发展质量的态势的高低分界线却并不明显,除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与西部地区的新疆和陕西的发展态势相对较高外,其它中部和西部的省区大都位于社会发展质量的低态势区。 其次,分析了“十五”、“十一五”前后以及2001-2010年间我国省区社会发展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十五”期间我国区域社会发展质量整体上呈现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的格局,东部地区的省区排名集中靠前,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区排名集中靠后,而中部地区的省区排名居中但相对比较分散;“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大多数省区的排名保持在前面,也有少数省区退后较明显,使得东部地区省区排名集中靠前的格局被打破,而中部地区除了湖北省外的其它省区则呈现集体后退的态势,西部地区省区集中排后的局势被打破,过半数的西部省区的排名超过了中部地区,然而部分西部地区(主要是西南部地区)的省区排名依然位居最后。 然后,在对省区人均GDP以及增长速度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省区社会发展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从人均GDP的高低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位列全国前列,呈现明显的东、西分界,而中部地区省区和西部地区省区的整体界限却不明显;从我国省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来看,整体上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这与我国省区间社会发展质量的差距呈减小趋势基本相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省区“经济-社会”等级组合类型的探讨来综合分析我国省区社会发展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发现,绝大部分省区位于“经济-社会”等级组合矩阵图的次对角线区,即为“高-高”、“中-中”、“低-低”型,仅个别省区位于对角线以外的类型区,如2010年典型的例外省区为四川、河南、内蒙古,其“经济-社会”等级组合类型分别为“低-中”、“中-低”、“高-中”型。 第三,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政策启示。 首先,从各维度指标层分析影响我国省区社会发展质量的主要指标因素。然后,分别从政府行政、企业行为、社会阶层、现代媒体等四大方面来分析影响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的综合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我国区域社会发展质量的政策启示。 本文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来探讨区域社会发展质量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丰富区域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社会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同时,本文对我国省级区域社会发展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可为评估前期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一个参照,也可为后期在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制定发展战略与发展对策等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对三维度的涵义解析的深度与广度、评价指标选取、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等方面都有待继续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殿廷;何龙娟;任春艳;;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刘长生;简玉峰;;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J];财贸研究;2009年02期

3 郭亚军;易平涛;;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多评价结论集结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汪波,方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侯琦;;坚持公平正义 提升社会发展质量[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6期

6 陈文成;;基于ESDA的闽西发展不平衡格局动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2期

7 马晓熠;裴韬;;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8 王伟武;杭州城市生活质量的定量评价[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9 曹建新;谭培洪;;珠三角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工业工程;2011年01期

10 吕朝晖;;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论党的十七大主题的核心精神[J];桂海论丛;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经济参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文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韩兆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计测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3 李刚;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程;浙江城市生活质量评价[D];浙江大学;2004年

2 冯丹;四川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测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10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610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7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