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婚姻观念的变迁
本文选题:五四前后 切入点:婚姻 出处:《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婚姻,是人类社会和自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主要方式之一,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息息相关。婚姻问题是一直人们关注的“永恒”话题,各个时期的不同婚姻观念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本文拟就五四前后婚姻观念的变化进行梳理,以期对现代婚姻观念的完善提供些许建议。 由于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五四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我国传统的婚姻观念进行彻底的批判,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婚姻观念,并为当时的青年一代所接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婚姻观念的变迁进行阐述:首先,通过与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展现了五四前后婚姻观念变迁的具体内容。其次,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婚姻观念变化的内在原因。第三部分,对五四前后的婚姻观念进行客观的评价,肯定了这一时期婚姻观念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分析了其历史局限性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分析五四前后婚姻观念变迁的现代启示和指导意义。
[Abstract]:Marriage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for human society and itself to survive and multiply,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different concepts of marriage in each period reflect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intends to sort out the changes of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before and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erfection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marriage. Becaus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Western culture, the May 4th advanced intellectuals, holding high the banner of democracy and science, thoroughly criticize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marriage in our country,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with modern significance. And it was accepted b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nges of marriage concept in this perio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concept, it show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change of marriage concept before and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marriage concept in this period. The third part makes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marriage concept before and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affirm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marriage concept in this period, and at the same time,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odern enlightenment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 of marriage concept before and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善华;;城市青年的婚姻观念[J];青年研究;1988年04期
2 蔺学才;试析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王曲;社会转型与婚姻观念的变化——吴江社会的个案研究[J];学海;2002年04期
4 申忠玲;;论科举制对唐人婚姻观念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吃梨婚姻与同居合约[J];社会工作;2005年09期
6 张亚南;王天彤;;《搜神记》与魏晋婚姻丧葬礼俗[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她世纪.我们不结婚[J];百姓;2003年01期
8 安丽霞;祝坤;;女性在婚姻中获得幸福的可能——对陆小曼婚姻观念的个案描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9 陕锦风;;回族婚姻观探微[J];攀登;2007年05期
10 晓松;奻栤婚者的自白[J];健康大视野;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唐莎莎;王君莉;;法学视角下的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萍;;当前我国农村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晓霞;;国家政策对族际婚姻状况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周贤润;;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社会人类学考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文谢;;社会转型期贵州农村和谐家庭建设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雪莉;“期限”婚姻:有多少爱可以继续[N];哈尔滨日报;2010年
2 杜小春;从“闪离”感知“80后”婚姻观念[N];南充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伏润之 沈丽莉;数十载婚姻,成败谁做主?[N];甘肃日报;2011年
4 睢县高级中学历史组 李学军;魏晋的门第婚姻与当代“门当户对”婚姻的比较[N];学知报;2011年
5 上海市妇女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教授 邓伟志;婚姻观念正在物质化吗[N];解放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高莎;婚姻观念正悄然改变[N];工人日报;2001年
7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华;幸福婚姻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N];深圳特区报;2011年
8 黄基尧 黄虎波;80后半数不愿做“贫贱夫妻”[N];东莞日报;2010年
9 刘子烨;女性不再是婚姻中的弱者[N];联合时报;2011年
10 本报驻汉城记者 徐志坚;韩国人婚姻观念发生变化[N];法制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雯莉;劳燕分飞为哪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蒋功成;优生学的传播与中国近代的婚育观念[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代莉;五四前后文化调和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徐红;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蒙兴灿;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温文芳;社会转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观念、行为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芳;五四前后婚姻观念的变迁[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2 吴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婚姻越轨问题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军涛;当代中国婚姻忠实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4 张军峰;农村择偶困境下的婚姻支付模式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侦观;宋代士人婚姻观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段海凤;近代中国新型知识分子的资本主义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静;神木县女青年婚恋观的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徐丹丹;农村青年群体婚姻观念变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解志山;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离婚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刘若实;黑媳妇的婚姻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3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63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