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与社会保障互补:女性两种就业方式与人的发展选择
本文选题: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 切入点:女性就业 出处:《改革与战略》2017年11期
【摘要】:女性因性别比较优势和生理特点而决定了其较多分担家庭劳动并在社会市场化劳动中的参与率低于男性,尽管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与世界相比不低,但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而存在的生存、发展状态,会因就业差异而产生相对弱势状态依然十分明显,角色紧张导致的顾此失彼使女性在职场的就业绩效并不令人满意,作为家庭劳动部分的价值则往往容易因为缺乏合适的评价机制而被低估。有意识地提出家庭保障机制作为被社会公共政策所承认的制度安排,通过政策和法律体系的规范对这一部分非正式就业的价值予以肯定,不仅有利于认识女性就业方式的特殊性,也有利于为女性在其人的发展之经济基础上构建起必要的制度。
[Abstract]:Because of their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omen share more family work and participate in social market-oriented labor, although the female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in China is not low compared with the world. However, as a social group,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social group will result in a relatively weak situation due to employment differences, and it is still very clear that women's employment performance in the workplace is not satisfactory because of the neglect of one another caused by the tense role. The value of being a part of family labor is often underestimated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chanism. Consciously, the family security mechanism is proposed as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recognized by social public policy. To affirm the value of this part of informal employment through the norms of policy and legal system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female employment mode,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necessary system for women on the economic basis of their huma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C913.68;F24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道全;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9期
2 石云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06期
3 祝春梅,宋文军;浅谈社会转型对人的发展的双重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4 杨文义;个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尺度[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蒋依平;张火箭;;论交往与人的发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孙要良;赵宝敏;;中华民族精神与人的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祝林山;简论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J];孝感教院学报;1996年00期
8 谢军安;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陈安国;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J];唯实;1999年07期
10 崔秋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当代中国发展观念的理论实质及其范式前提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新夏;;人的发展的新路向[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李烨;;研究人的发展问题应注意的方法论[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新夏;;现代化反思与人的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朱巧玲;;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再认识[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新夏;;人的素质与人的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戴生岐;;人的发展三题[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任学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纪要[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田淑荆;赵建龄;;人生发展规律研究[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林艳梅;;人的发展与代价付出[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杨金海;;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与历史跃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一点体会[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国际计量经济学会主席 诺贝尔奖获得者 James J Heckman 教授;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人的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汪信砚;人的发展问题研究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7年
3 郑洪;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N];重庆日报;2004年
4 雷冬梅;社会化与个性化关系的界定[N];社会科学报;2001年
5 唐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制度文化变迁:从家庭保障到社会保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宁夏党校课题组 执笔人:巴莎;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N];宁夏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霞;人的发展悖论及其解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包潘;网络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朱晓慧;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彦金;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的特殊性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4 薛红亮;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的主体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崔京新;婚恋价值取向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宗焕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营利;转型期家庭保障功能的重新定位[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8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65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