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反思与重构:中国近代学科转型背景下的“人文学”

发布时间:2018-03-27 16:59

  本文选题:人文学 切入点:学科转型 出处:《学术月刊》2012年02期


【摘要】: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近代学术思想逐渐完成了从"文学的"到"科学的"的转变。科学以其"分科之学"的名义,给中国带来了现代的知识分类体系——前此本为经学之附庸的各类学科,逐渐变为独立学科。然而,在此过程中,人文学科为了反抗经学的压制,明显表现出社会科学化的取向,由此也导致中国学术研究人文传统的失落。时至今日,无论是学科的自我追求还是学科的评价机制,都已将人文学科推到"两头不靠岸"的尴尬境地——既无法达到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严谨精密,又丧失了人文学科自我的主体性。面对人文学科边缘化、人文研究失去学科自信的现实境况,人文学者应该而且可以凭借自己的研究和思想创造力,为社会提供新的思想、理念和价值理想,以重建文化,重建价值理想。文学研究尽管可以用史学考证来丰富其研究方法,但也要恢复精神体验的诗学传统;史学不但要以史料学来夯实研究的基础,也要致力于把握中国社会过去的脉络、当前的性质和未来的走向;哲学不但要经受现代科学和逻辑的洗礼,也要致力于对时代精神框架的批判和建构。只有认识到人文学与社会科学有着不同的学科价值取向,肯定人文学"体验之知"的学科致思方式,以及它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探讨人类本质和价值信仰的特质,才能确立人文学的独立性与主体性,才能站立于"学林群雄"中不为其他强势学科吞并,并形成"自是一家"的学术领域。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western-learning to the east, the modern Chinese academic thought gradually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iterature" to "scientific". A modern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has been brought to China,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However, in order to resist the suppress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e humanities have obviously shown the orientation of social science in the process. This has also led to the loss of the tradition of humanities in Chinese academic research. To this day, both the self-pursuit of disciplines and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disciplines have pushed the humanities into an awkward situation of "not landing at both ends"-neither of which can reach the natural discipline. The preciseness and precision of the social discipline and the loss of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humanities subject themselves. In the face of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he humanities discipline and the loss of self-confidence in the humanities studies, humanities scholars should and can rely on their own research and ideological creativity. It provides new ideas, ideas and value ideals for the society to rebuild culture and value ideal. Although literary research can enrich its research methods with historical research, it should also restore the poetic tradition of spiritual experience. Historiography should not only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by historical materials, but also devote itself to grasping the past, current nature and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society. Philosophy must not only undergo the baptism of modern science and logic, We should also devote ourselves to criticiz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Only by recognizing that the humanitie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have different value orientations of the subject, and affirming the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subject of "the knowledge of experience" in the humanities, Only when it probes into the nature and value belief of human beings within a specific space, can it establish the independence and subjectivity of human literature, and stand in the "Xuelin Group" and not be annexed by other powerful subjects. And form a "self-one" academic field.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C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治勋;;民间法研究范式辨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张晓林;中国现代性的内在张力——以陈独秀宗教观的变化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宋向红;;宪政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进路及反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4 王敏;辛亥革命前后绅权扩张与农村社会权力中心的转移[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郭细琴;;梁漱溟的政权观及其借鉴意义[J];湖湘论坛;2006年04期

6 许发民;论罪刑法定原则价值蕴涵的社会文化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张华;;科学精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属性[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吴晓玲;;我国教育科学“失语”问题与研究之历史进程探析[J];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9 郝文武;;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方式[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10 葛翠柏;王正伦;唐永干;;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基础简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倪梁康;;人的理念:天性还是历史?——由洪堡语言世界观思想引发的问题讨论[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郝锦花;新旧之间[D];山西大学;2004年

4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6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7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静芳;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邦君;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史振厚;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社会职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青霞;论法律价值理念及其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邱忠信;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静;乡村教育中的文化使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崔雅琴;梁漱溟文化哲学的现代性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伟;论梁漱溟的乡村秩序观[D];湘潭大学;2004年

6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雷斌;中国新诗合法性危机的语境渊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重庆;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及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赵华;两种文化观在20世纪中国的演进与哲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周云华;“科学三分”视野下教育学学科归属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宝明;重新改写还是重新打造——关于建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科体系的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2 张宝明;;问题意识:在思想史与文学史的交叉点上[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温儒敏;;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全球人文”与人文学科在当代的作用[J];探索与争鸣;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达志;人文社科算不算科学[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杨健民;人文的意义[N];福建日报;2000年

3 曲阜师范大学 崔茂新;当代人文学术创新跑径构想[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人文精神的现代化[N];解放日报;2007年

5 王铭铭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所);社会科学研究不能“一窝蜂”[N];长江日报;2007年

6 陈先达;谈谈人文科学的创新途径[N];浙江日报;2004年

7 魏英杰;怀旧与贫嘴[N];深圳商报;2007年

8 余绪缨;振兴人文社会科学之道[N];厦门日报;2006年

9 中山大学副校长、教授 陈春声;通过人文熏染塑造博雅的现代人[N];深圳特区报;2009年

10 [美]《代达罗斯》专刊 王广林/编译;美国重现“人文科学”热[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令平;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及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2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672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