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对街头抢劫影响的空间分异模式:以H市为例
本文选题:公共安全规划 切入点:土地利用 出处:《地理科学》2017年06期
【摘要】:选取H市中心城区2009年和2010年发生的街头抢劫案件为研究对象,构建地理加权泊松回归GWPR模型,探讨不同性质土地利用对案件影响的空间差异性。研究表明,各类用地与街头抢劫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位于中心区外围的传统居住区和部分新建社区等居住用地对街头抢劫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对街头抢劫的影响总体上显著性不强,但与其中的商业设施点类型密切相关,独栋高层的商业综合体会使犯罪数量下降,而临街商铺形式的商业设施点则是犯罪高发区域;工业用地仅对老城区的街头抢劫产生正向影响;公园绿地总体上与街头抢劫案件呈负相关性,但城市开敞绿地多的地方案件数量也较多;交通设施用地与街头抢劫的关系则受到交通设施、道路等级、路网形态的影响。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土地利用对案件影响的主导因素的空间分异模式与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对每个功能分区根据其街头抢劫发生的主导因素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导则。
[Abstract]:Taking the cases of street robberies in H city center in 2009 and 2010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geo-weighted Poisson regression GWPR model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use on the cas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between land use and street robbery.Among them,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eas and some newly built communities outside the central district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street robbery, while the commercial service facilities land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reet robbery on the whole.However,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es of commercial facilities, the single high-rise commercial complex will reduce the number of crimes, while the commercial facilities in the form of street shops is a high incidence area of crime.Industrial land only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treet robbery in the old urban area, and the park green space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treet robbery cases, but the number of local cases with more open green space in the city was also mo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facilities and street robberies is affected by traffic facilities, road grades and road network forms.Finally, through clustering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model of the dominant factors of land use on the case has a certain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different urban functional districts.According to the dominant factors of street robberies, the land use planning guidelines can be formulated for each functional distric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辛辛那提大学文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22104,4153117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A0303120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5lgjc24)资助~~
【分类号】:C912.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毛媛媛;丁家骏;;抢劫与抢夺犯罪行为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4年01期
2 徐冲;柳林;周素红;叶信岳;姜超;;DP半岛街头抢劫犯罪案件热点时空模式[J];地理学报;2013年12期
3 严小兵;;中国省域犯罪率影响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4 刘大千;修春亮;于嘉;;长春市财产犯罪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4期
5 毛媛媛;戴慎志;沈志联;;国内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评析[J];人文地理;2010年03期
6 颜峻;疏学明;袁宏永;;盗窃犯罪空间分布与地理因素的关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毛媛媛;戴慎志;;犯罪空间分布与环境特征——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3期
8 王发曾;城市空间环境对城市犯罪的影响[J];人文地理;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玉琳;城区步行街防侵犯照明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冬平;柳林;周素红;杜方叶;宋广文;肖露子;;地理学视角下犯罪者行为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7期
2 李钢;谭然;王会娟;颜祥;邵琰;;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地理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7年07期
3 周素红;谢蔚翰;宋广文;柳林;;土地利用对街头抢劫影响的空间分异模式:以H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7年06期
4 齐杰;王国梁;;忻州市刑事犯罪的县域空间差异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5 武丹;刘涛;段晓旗;;儿童拐卖的空间分布分析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遥感信息;2017年01期
6 王增利;刘学军;陆娟;;入室盗窃多尺度地理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17年02期
7 宋广文;肖露子;周素红;龙冬平;周淑丽;刘凯;;居民日常活动对扒窃警情时空格局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7年02期
8 龙冬平;柳林;冯嘉欣;宋广文;贺智;曹晶晶;;社区环境对入室盗窃和室外盗窃影响的对比分析——以ZG市ZH半岛为例[J];地理学报;2017年02期
9 柳林;张春霞;冯嘉欣;肖露子;贺智;周淑丽;;ZG市诈骗犯罪的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7年02期
10 叶仙英;吴小刚;;新时期中国口袋公园建设策略选择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悠然;居民区防犯照明的要素及其影响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2 蔺阿琳;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公园绿地夜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3 王慧琳;商业建筑外环境防卫安全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健;黄琳珊;董颖;宋蕾蕾;;城市犯罪时空特征与机制——以北京城八区财产类犯罪为例[J];地理学报;2012年12期
2 严小兵;焦华富;;犯罪地理国际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0期
3 陆娟;汤国安;张宏;蒋平;吴伟;;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研究方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4 陈春林;梅林;刘继生;韩阳;;转型期长春市就业结构的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5 章元;刘时菁;刘亮;;城乡收入差距、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J];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6 刘颖;张平宇;李静;;长春市区新建住宅价格的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7 郑筱婷;蓝宝江;;犯罪率的增长及其差异: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和保障的视角——基于中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年03期
8 陈炜;徐绫泽;;“相对剥夺理论”在农村流动人口犯罪防控中的应用[J];法学杂志;2010年03期
9 史晋川;吴兴杰;;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陈刚;李树;陈屹立;;人口流动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世英;高等学校校园道路照明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何正军;步行商业街道路照明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伟;土地利用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2 卢静;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优化研究[J];城市问题;2001年06期
3 吴次芳,叶艳妹;土地利用中的伦理学问题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苏士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挖掘土地利用潜力[J];江南论坛;2003年03期
5 巴雅尔,敖登高娃;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相关领域及其研究态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张晶,刘书忠,付修勇;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认识和思考[J];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杨新伟,杨文隽;集约利用 有效开发——基层土地利用现状及对策[J];江南论坛;2005年03期
8 肖伦;邓旭敏;;昆明土地利用现状及措施[J];职业技术;2006年16期
9 李婧;张勇;马存明;;合肥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王棚宇;袁蓉婧;;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7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68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