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研究设计
本文选题:社会科学研究 切入点:研究设计 出处:《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2年01期
【摘要】: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研究设计一般包括选择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性质、分析单位和分析层次,选择研究方式和手段,选择资料收集方式,制定具体规划等内容。
[Abstract]:Research design refers to the planning of the whole research work, the formulation of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exploring specific social phenomena or thing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est way to study, and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research methods.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research, analysis units and levels of analysis, choose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s, choose the way of data collection, and make specific plans.
【作者单位】: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分类号】:C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军;关系:一种新的分析单位[J];社会;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杨世国,郭世平,王家正,朱广化;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要作一些质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毕磊;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访谈活动结果与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胡化凯;;爱因斯坦直觉认识方法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5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澹台思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7 张蕾;李伟明;;高水平中学生运动员培养新路探析——解读清华大学“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办学模式[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8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钱铭怡;章晓云;黄峥;张智丰;聂晶;;大学生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量表(IRDI)的初步编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吕新强;百年来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曹瑞忻;;论艺术设计教育中“社会情商”的培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张玲;黄瀊飞;;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情感渗透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蔡炜;;论新时期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徐连明;;时尚杂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领形象研究——以《时尚·COSMO》为个案[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费洁华;杨轶;;城市公众安全感研究的基本思路[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郑璐;韩春丽;;“伴随性的把关人”:报纸生存的突围之路?[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陈莞;;儿童音乐治疗的应用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傅炯;;类型-具象法——一种设计调查方法及其应用[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云;权力下放对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运国;经验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3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邓铸;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柏华;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焦炜;课程行动研究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军梅;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沈晖;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一种人种志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仇建平;珠海初中生学习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然;从零开始 争创一流─—《社会科学研究》出版百期纪念会纪要[J];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06期
2 拉巴平措;更新观念 锐意进取 努力推进我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新进展[J];西藏发展论坛;1998年02期
3 杨世文;从制度上保证社会科学研究出精品[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2期
4 ;不断增强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时代感——“关注理论前沿问题,繁荣社会科学研究”座谈会纪要[J];理论学刊;2003年03期
5 纪苏;;编者的话[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6年01期
6 段少军;夏汉卿;;社会科学的繁荣促进了二汽的兴旺发达[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08期
7 段渝;突破与悖反[J];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02期
8 甘德荣;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工作[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9 王在翔;王夕玲;崔庆霞;;社会科学研究中统计设计及结果解释的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6期
10 夏凌翔;元分析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运用社会化手段 整合社会科学资源 繁荣发展我省社会科学事业[A];全国社科联第八次学会工作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2 毛小波;;科学与作为科学载体的社会科学团队——对社会科学团队创新的一点思考[A];创建品牌社团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穆赤·云登嘉措;;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A];社会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经验文集[C];1991年
4 顾爱华;;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内涵、特征与功能[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5 李光英;;繁荣社会科学 促进遵义发展[A];全国社联第七次学会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6 顾爱华;;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内涵、特征与功能[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立足改革创新 构建科学机制 不断增强社科联工作的动力和活力[A];全国部分省(市、区)社科联创新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8年
8 四川省社科联课题组;;四川省社会科学类学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A];全国社联第七次学会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2年
9 ;后记[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10 顾爱华;;第三章 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内涵、特征与功能[A];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炜;社会研究中有关研究设计的几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刘海波;关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3 记者望远;我市2010年度社会科学研究招标课题正式立项[N];营口日报;2010年
4 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新明 刘书越 杨春娟;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民生[N];光明日报;2011年
5 陈东辉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避不开价值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刘杉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美国社会科学研究重视学科性的研究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奚洁人(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超越和融合[N];文汇报;2001年
8 记者 王早霞;省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开评[N];山西日报;2009年
9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贺雪峰;社会科学研究应进入中国经验[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首席记者 栗明;全市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召开[N];鞍山日报 ;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武刚;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倩;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93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69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