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18-04-04 15:50

  本文选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切入点:有中国特色 出处:《学术界》2012年01期


【摘要】:正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机组成,也是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alize the great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to carry out the innovation projec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nd to open up the road of innov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is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and the common mission of ever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orker.Innovation is the motive force of social progress, the vitalit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nd Marxis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C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校社科规划项目成果入选《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摘编》[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柳华文;;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后期资助制度[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年02期

3 牟岱;;巩固繁荣成果重在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立法[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8期

4 赵晓军;;社科管理干部的素质修养[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年02期

5 朱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之路——在服务中求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0期

6 张文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创”要求及其概念纹理的经与纬[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7 张云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资助制度创新——基于中国背景下的一个分析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7期

8 ;《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稿约[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陈笃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而立之年再谱新篇——写在《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30周年之际[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稿约[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郝铁川;;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以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向党的十六大献礼[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炳德;;新世纪走徐霞客路 与时俱进研徐学[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胡锦涛;;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上的讲话[A];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惠玲;营造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良好环境和条件[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黄传新;用“三个代表”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N];光明日报;2004年

3 洪大用;读懂中国 创新理论[N];人民日报;2005年

4 乔新生;用有效机制繁荣社会科学[N];北京日报;2002年

5 韩庆祥 张洪春;思想解放: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先导[N];北京日报;2004年

6 王生洪;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7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娄成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促进现代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2年

9 ;实践“三个代表” 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10 任新社;加强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1710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710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1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