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中的亚洲”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简讯
本文选题:研究生 切入点:学术论坛 出处:《探索与争鸣》2013年09期
【摘要】:正2013年6月29日至30日,由澳门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全球视野中的亚洲"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举行。来自三国五地的近6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论坛面向东亚及美国的高校研究生征集人文学科领域的优秀学术论文,最终收入会议论文集并提交论坛讨论的共计43篇。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相当广阔,包
[Abstract]:From 29 to 30 June 2013, jointly sponsored by the University of Macau, the Korea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the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Shanghai University,The Graduat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 "Asia in the Global Vision", hosted by the School of Arts of Shanghai University, was held in the New Building of Shanghai University.Nearly 6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the three countries attended the forum.This forum aims at recruiting excellent academic papers in the field of humanities for postgraduates in East A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finally includes 43 papers submitted to the Forum for discussion.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se papers is quite broad.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天;;从名家治学看当今学风[J];文学教育(上);2009年12期
2 钟兴永;鲁涛;;“中国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论坛”召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新学术》征稿启事[J];新学术;2008年02期
4 ;《学术论坛》2010年征稿启事[J];学术论坛;2010年12期
5 鲁涛;钟兴永;;“中国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J];云梦学刊;2009年04期
6 ;《学术论坛》2010年征稿启事[J];学术论坛;2010年07期
7 ;《学术论坛》2010年征稿启事[J];学术论坛;2010年08期
8 袁锵;“岭南学术论坛”系列研讨会[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9 光海;中韩21世纪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J];当代韩国;2004年02期
10 ;《学术论坛》2011年征稿启事[J];学术论坛;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编后记[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2 ;S眉友袏g的主要[x者?颐瀶 [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建朗;;序言[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4 ;前言[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5 ;前言[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6 ;前言[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7 ;整合资源,创新服务,促进学会工作大发展[A];全国社科联系统第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后记[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9 ;前言[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10 张海鹏;;序言[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晓原;学术生态也有极限[N];人民日报;2006年
2 高军;文学所召开“第三次博士后学术论坛暨工作会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张中 复旦大学中文系;学术论文的“欲望生产”和“符号消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丁磐石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参加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些体会(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俊玲 本报记者 蔡闯;“北京论坛”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庆环;北京八中少儿班毕业生追踪调查[N];光明日报;2006年
7 记者 季桂宝 通讯员 徐中振;凸显“人文上海”的学术名片[N];文汇报;2006年
8 记者 山风;“女性·社会·发展”学术论坛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近期检查[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马玉涛邋李东梅;风雨兼程激越路[N];宁夏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1711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71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