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微电影对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本文选题:公益微电影 切入点:网络亲社会行为 出处:《当代青年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公益微电影具有鲜明的亲社会媒体属性,对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上海、湖南、安徽三地587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公益电影微接触程度较低,总体评价较高,线上传播水平一般,线下参与意愿较高;公益微电影对大学生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行为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可通过加大公益微电影网络传播力度,增强公益微电影内容与形式融合,提升公益微电影参与水平和净化公益微电影传播环境,提高大学生公益微电影接触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水平。
[Abstract]:The public service micro-film has the distinct pro-social media attribute, has the unique value to the dissemination society positive energy.The data of 587 college students in Shanghai, Hunan and Anhui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micro-contact of public service film is low, the overall evaluation is high, the level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is general, and the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ublic service film is high.The public welfare microfilm can promote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support, network guidance, network sharing and network reminding behavior.Therefore, we can enhance the content and form integration of public service microfilm,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level of public welfare microfilm, purify the public welfare microfilm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contact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public welfare microfilm.And the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network prosocial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管控方案与社会引导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ISAZD05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突发危机中非官方正能量信息的挖掘与传播”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XW046
【分类号】:C9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芳;浅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卓莉红;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3 赵海钧;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及教育培养[J];教育评论;2001年05期
4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5 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6 李桂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姬兴涛,张智,任旭林;儿童亲社会行为新近研究述评及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8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心理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13期
9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10 吕哲委;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郁;;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秀丽;;两难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程峗;李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寇_g;;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宏利;张雷;;严厉型父母教养与同伴接受和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宋凤宁;;高中生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庆鹏;;建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维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赵璇;周治金;;移情和道德感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陈军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刘国芳 中央财经大学 辛自强;经济人信念破坏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宋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共情的界定及其测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继波;时间定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彤;虚拟社区中研究生亲社会行为的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金梅;不同虚拟内疚类型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选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蒋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程,
本文编号:1713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71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