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青年“路怒族”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7 17:40

  本文选题:路怒症 + 路怒族 ; 参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路怒族"是指那些患有"路怒症"的人群。青年是"路怒族"的主要发生群体,青年"路怒族"是一种"浮躁的社会传染病"。青年"路怒族"的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学意蕴,社会交通陋习频发导致直接性冲突,青年个体社会化不足导致内生性冲突,社会转型压力增大导致外在性冲突,外在环境变化导致间接性冲突,法制监管缺失导致从众性冲突。青年"路怒族"的长期存在和发展会阻碍青年的社会化发展,影响青年的社会交往,甚至导致社会冲突事件的发生。
[Abstract]:The "Lu Nu" refers to those who suffer from road rage. Youth is the main occurrence group of Lu Nu nationality, which is a kind of impetuous social infectious disease.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u Nu nationality" has profound sociological implication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bad social traffic habits leads to direct sexual conflicts, the lack of socialization of young individuals leads to endogenous conflicts, and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leads to external conflicts. External environment change leads to indirect conflict, lack of legal supervision leads to conformity conflict. The long-term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u Nu nationality" will hinder the so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youth, affect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of the youth, and eve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social conflict.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传播及其政府治理机制研究”(13BXW033)
【分类号】:C91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立;个体社会化的机制[J];社会;1988年11期

2 乔中彦;;关于个体社会化:社会学不同理论取向的解释[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2期

3 项葵;个体社会化外界影响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1988年12期

4 杨鑫辉;;关于个体社会化的几个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5 袁新国;个体社会化问题初探[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6 胡俊生,黄继材;个体社会化过程划分新探[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王金山,徐漫;网络时代个体社会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符永川;陈卫京;王秋峰;;社会转型期个体社会化问题研究[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徐雪野;;“新消费空间”下的青年个体社会化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陶文庆;对人的个体社会化问题的思考[J];唯实;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贾高建;;试析社会转型与社会冲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衍涛;;社会冲突控制与和谐社会建设[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看待稳定问题需要新思维[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李松涛;北京要追求“幸福指数”[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张静 整理;长治久安须建立灵活协调利益机制[N];南方周末;2010年

4 郑文;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霞;北京和谐社会指数看哪些指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李培林;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陆俊;在社会信息化中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N];中国社会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马士龙 通讯员 张来成;北京发布和谐社会指数 九成被访市民感觉幸福[N];中国信息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建新;54.6%的市民认为首都社会和谐[N];人民日报;2006年

10 马士龙 张来成;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简介[N];中国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琼;冲突的构成及其边界[D];上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辛秀娟;民间私怨的社会心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廖巧玲;互动与渗透:大众媒介与儿童个体社会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颖爽;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冲突的辩证审视[D];山西大学;2013年

4 匡坤;矿区社会冲突与和谐矿区建设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曾祥宏;村庄社会冲突与村庄社会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小宾;社会冲突及其制度性控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昆;并购后国有企业内部的社会冲突[D];郑州大学;2005年

8 花勇;转型期社会冲突的政治学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思琦;族群与阶级:冲突社会中的正义[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1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11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e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