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佤族女性形象研究
本文选题:社会变迁 + 佤族女性形象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女性形象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出社会的观念意识、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以及女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中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在社会和家庭领域中的形象不断改变,女性参与社会生活所产生的作用,逐步得到民众不同程度的认可,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利用实用技术技能提高其经济地位。经济独立的女性是立体的、多层面的,有能力追求家庭婚姻生活的高质量、高标准,追求高层次的教育,随之产生新的生育观念。本文选取中国西南边疆的云南少数民族佤族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用民族学和女性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对佤族女性历史与现实的考察,探讨佤族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全文共分为:绪论、寻觅佤族女性的历史踪迹、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佤族女性、佤族女性婚育新形象、佤族女性技能形象、教育事业中的佤族女性形象、结语7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缘由与意义;相关研究要素的界定;基本资料;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其中选题缘由主要是想通过本研究改变媒体宣传形成的佤族女性的刻板印象。研究思路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进行的梳理分析,研究方法则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运用民族学和女性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佤族女性不同时期的不同形象,相关研究要素的界定,对女性、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界定。第一章,历史上的佤族女性形象,主要探讨历史上佤族女性的步履。第一节,佤族的社会历史与生存空间,从神话传说中的佤族社会、古籍记载的佤族先民、民国时期的佤族、建国后的佤族识别等方面来简单了解佤族的历史演变。佤族的生存环境从传统的聚居、山居、构筑防范严密的寨子,建国后佤族逐步迁移到交通便利、便于生活、适宜发展的公路沿线。第二节,汉文史籍中的佤族女性形象,对不同历史时期有关佤族的记载进行透析,发现其棉花种植的普遍性及纺织、缝纫、印染技术的进步性。第二章,佤族女性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佤族女性的参政的政策、环境,参政能力的提高。第一节,佤族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地位,重男轻女,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男主女从的社会;第二节,佤族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通过人魂之性别归属、人名之身份地位体现出男女有别的文化,塑造男女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第三节,新中国佤族女性参与社会公众生活,佤族女性的解放成长,从畏惧新生事物到参加社会生产,到改革开放后佤族女性在各行各业的大展身手,直至其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有辉煌,有挫折,经过风雨磨砺才现铿锵玫瑰。第三章,佤族女性婚育新形象,探讨了佤族女性逐渐形成的婚育新风。第一节,佤族熟语中蕴含的婚育观,通过对熟语中恋爱、聘礼及分法、嫁妆、通婚、寡妇再婚、严惩不正当的性关系、生育的解读,窥见佤族的传统婚姻和生育习俗;第二节,科学文明进步的婚俗,初婚年龄不断推后,通婚地域、族别扩大,符合法律的同姓通婚为人们所接受;第三节,优生优育的生育观,男女都一样的生育和养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第四章,佤族女性技能形象,叙述了建国以来佤族女性积极学习各种生产生活技能,努力改变落后面貌。第一节,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的佤族女性,探讨佤族女性打破旧观念学习掌握先进的耕作技术,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第二节,佤族女性积极学习实用技术,增加经济收入;第三节,佤族女性积极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改善生活水平,应对各种生活状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身心健康快乐。第五章,教育事业中的佤族女性形象,探讨了建国后佤族女性接受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从而在各行各业出现了佤族女性的身影。第一节,佤族地区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演变,无文字传承时代、寺庙教育、学堂教育,佤族女性靠边站;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佤族适龄女童接受学校教育,佤族成年女性可接受扫盲教育,佤族女教师逐渐增多,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目前,佤族青壮年女性基本脱盲。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进行的总结。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Wa ' s female in the society and the social affairs .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 introduction , search for the historical trace of the Wa women ,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emale ' s life level , the female ' 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life and social affairs management . In the second part , the Wa nationality women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litical life and social affairs . In section II , Wa women actively study various kinds of life skills , improve their living standards , meet various conditions of life , maintain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 improve their living standards , and coexist in various forms of educ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54;C913.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艳;鲁芳;;试论临沧佤族的节日文化与佤族的现代化[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梅志强;张晓梅;杨慧敏;;不同年代育龄妇女婚育观及其变化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年08期
3 赵士红;;新中国妇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熊开万;宋建峰;;日常生活的合理性危机与佤族女性个人宗教性变迁探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金少萍;沈鹏;;近现代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教育观念的变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赵永强;;佤族妇女首饰的艺术特点[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杨国才;;西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化中的技艺知识[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兰芳;;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培养选拔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9 杨国才;;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的内涵[J];浙江学刊;2009年06期
10 杨国才;;从服饰看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的多样与共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乔蕤琳;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马颖娜;沙甸回族女性社会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商万里;中国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尤伟琼;云南民族识别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张兴;从培养“男性附属品”到促成“社会半边天”[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董印红;西双版纳傣族女性观念及其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唐冠珍;舞动的长发[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林静;影像中的羌族女性形象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若实;黑媳妇的婚姻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玉娟;论和谐社会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干部队伍建设[D];湘潭大学;2009年
5 沈波濒;浅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教育工作的推进[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丽苹;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02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0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