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基于地铁刷卡数据的城市通勤与就业中心吸引范围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06:38

  本文选题:地铁刷卡数据 + 通勤 ; 参考:《人文地理》2017年03期


【摘要】:地理时空大数据为通勤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一周地铁刷卡数据,采用出行链(trip-chain)数据模型对用户一天的出行进行描述,建立通勤识别规则,识别出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和通勤格局。上海市域平均通勤时间为35分钟,通勤主流向是向心流,说明上海市域依旧表现出强单中心结构。市域就业单中心与居住郊区化并存,中心城区多核心就业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心城区13个就业(次)中心的吸引范围、模式以及在整个市域的影响力,讨论多中心发展对职住平衡与通勤消减的意义。结果表明:多中心发展有利于城市通勤的合理分配,虽然次中心的平均通勤时间不一定减少,但是就业(次)中心已经表现出对邻近地区的通勤吸引和对主中心的通勤分流。
[Abstract]:Geo-temporal big data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y of commuting behavior and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weekly subway card swipe data, the trip chain trip-chain data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daily trip of the user, and the commuting identification rules are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the occupation and residence space and commuting pattern in Shanghai. The average commuting time in Shanghai is 35 minutes. City employment single center and residential suburbanization coexist, the central city area multi-core employment has been formed. On this basis, the attraction scope, mode and influence in the whole city of 13 employment centers in central urban area are analyz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multi-center development to the balance of occupation and housing and the decrease of commuting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center develop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commuting. Although the average commuting time of the secondary center is not necessarily reduced, the employment (secondary) center has shown the attraction of commuting to the adjacent area and the commuting diversion to the main cente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441,41401173)
【分类号】:C912.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芳;;对高校“就业中心论”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年29期

2 祁金利;熊义志;王丹;蔡甄;韩威;;夯实五大基础 提升就业质量——清华大学关于北京市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纪实[J];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09期

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召开2008年高校毕业生工作总结研讨会[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年12期

4 谷一桢;郑思齐;曹洋;;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5 赵敏;;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亟待加强[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5期

6 王志诚;王俐;;创建一流的就业中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年12期

7 何培香;大学生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6期

8 ;永安市劳动就业中心[J];就业与保障;2008年Z1期

9 ;调查报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18期

10 周美丽;;职业规划是就业工作新的生长点——访清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许庆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慧;吴晓;强欢欢;;南京市流动人口的就业中心识别——基于总体和分职业的比较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黎 通讯员 徐洪波 党述;市司法局成立释解人员救助就业中心[N];长春日报;2007年

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刘利民;建设示范性就业中心 打造信息化就业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王丰丰;从小小就业中心看奥巴马的挑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上海市外国人就业中心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世博”标准化服务[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5 通讯员 田丽菊;绿春就业中心为外出农民工维权[N];红河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徐民强;为了群众的微笑[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7 记者 王晓英 徐阳;省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开工[N];吉林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效翔;榕首个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将落户仓山[N];福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苏继奎 通讯员 宋长健;走自己的路有多难[N];中国石化报;2000年

10 ;争做文明使者 创建文明单位[N];镇江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旷;我国劳动就业中心的识别、转移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董娜;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郊区就业中心的形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勤;武汉市就业分布的时空演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23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23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