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代际继承与流动:基于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职业代际流动 + 职业继承 ; 参考:《劳动经济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本文使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当代职业代际继承与流动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职业代际向上流动率在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及1980-1989年出生的劳动者群体中分别为11.5%、15.6%、18.6%和20.8%,累计上升比例高达81%,劳动者变得越来越拥有更多提升自身社会经济阶层的机会。第二,Mixed Log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父亲职业对于子女选择相同职业的影响力度从1950-1959年出生劳动者中的26.4%降至1980-1989年出生劳动者中的16.0%,并且中国不同地区间职业代际流动性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未来仍有必要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人口构成特征,保护和加强代际流动渠道的畅通,缩小收入差距,使人民在制度改革与社会进步中有更充分的获得感。
[Abstract]:Based on the microcosmic sample data of 2000 national census and 1% population sampling survey in 2005,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contemporary occupational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and mobility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the upward mobility rate of occupational intergenerational in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and 1980-1989 was 11.5% and 20.8%, respectively, and the cumulative rate of increase was as high as 81%, and the workers became more and more able to improve their social and economic strata.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second mixed Logit model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father occupation on children's choice of the same occupation decreased from 26.4% of workers born in 1950-1959 to 16.0% of workers born in 1980-1989, and there are still great differences in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protect and strengthen the smooth flow of intergenerational channel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gions and population composition,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 and to make the people have a fuller sense of acqui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reform and social progres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我国代际职业流动成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CJY018)的资助
【分类号】:C91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伟;;代际交换之正义[J];学术交流;2007年04期
2 成伟;;论代际沟通与协调[J];学术交流;2008年01期
3 魏颖;张春艳;;代际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李学勇;;论代际文化和谐的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袁振国;;谈谈代际冲突[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年06期
6 孙加祺;;从认识论看代际观念差异[J];青年研究;1990年05期
7 黄建钢;代际模糊:青年正在消失乎?[J];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06期
8 刘喜珍;;论代际公正的基本理念——以老年伦理关怀为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陈琳;Diana Cheung;;中国代际流动性:基于食品消费与收入视角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4年03期
10 雷收麦;;“23条军规”和代际公正[J];文化月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宝华;;试论现代代际观[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莫培滔;;老年人要做好家庭代际和谐的表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宗明;;浅谈代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4 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马丁·柯利;马尔科·阿尔伯蒂尼;哈拉尔德·屈讷蒙德;李霞;;成人家庭代际联系:从比较调查研究得出的证据[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6 林安;蒙秀群;;老年人应与时俱进 适应代际观念新变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兆文;;保持老年家庭健康和谐的经验研究[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陈功;刘菊芬;徐静;舒晓非;;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流动的分析[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张可飞;;以爱齐家为老年人幸福生活创造基础[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霖;张绪武;张月秋;;锻炼促进了全家健康及代际和谐的调查[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廖小平 洪源渤;和谐社会的代际维度[N];光明日报;2005年
2 法治报记者 王川 法治报通讯员 王致民 余甬帆;代际分居成常态 情感渐疏离[N];上海法治报;2014年
3 贺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的代际间“剥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杰;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2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胜儒;农民代际文化冲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佳帅;人口质量偏好差距与代际收入流动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徐丹;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家庭代际冲突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孙树芳;代际职业流动微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丁奕夫;择偶行为的代际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唐天源;我国城市家庭代际居住距离和代际互动的阶层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程欣;社会流动对中国居民阶层认同偏差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赵宁宁;择偶偏好上代际冲突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余晶晶;当代中国的代际社会流动[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张蕊;基于家庭异质性的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36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3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