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态”、“生生”的跨文化阐释
本文选题:人文-天文-地文 + 文化-文画-纹划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3年02期
【摘要】:人文、生态的关系,首先是其自身的生成关系。在中国,"天文-地文-人文"是一体性的;西方则不然,我们所熟知的人文主义是以文艺复兴为基础的人本主张,即一切围绕"人"的原则;生态亦然。对我们而言,它是一个历史不长的舶来概念,并迅速窜红;而在"生态危机"下的各种生态问题,根本上说也与"以人为本"有关。文章认为,我国古代的"生生"概念虽不能与生态边界重叠,所包容的意义和意思却更大,更积极,更符合我国传统的知识体制。它更完整地体现我国的人文与生态的意思,窃以为对当下的生态危机具有治疗作用,故竭力彰扬之。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ty and ecology, first of all, is its own generating relationship. In China, "astronomy-earth literature-humanity" is a unity; in the West, humanism is known as a Renaissance-based humanism, that is, everything revolves around the "human" principle, and so is ecology. For us, it is an imported concept with a short history, and is rapidly becoming popular, and all kinds of ecological problems under the "ecological crisis" are fundamentally related to "people-oriented". The paper holds that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living and living" in ancient China can not overlap with the ecological boundary, its meaning and meaning are larger, more active and more in line with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system of our country. It embodies the meaning of humanism and ecology in our country more completely and thinks that it has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risis, so it tries its best to promote it.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C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陈立柱;亳在大O>说[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4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汪裕雄;艺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侯宏堂;“天人合一”观早期发生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松富;冯贤永;;《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碑》的研究[A];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松富;冯贤永;;《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碑》的研究[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7 葛志毅;;中国古代的经学文化传统[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8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洲;人品、诗品、画品——论王冕的人品及其诗画创作[D];河北大学;2001年
3 李世讴;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前瞻[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D];郑州大学;2001年
6 董强;论自然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宋述玉;在中学物理课堂中贯彻主体性教学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孙俊华;《庄子》神话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冯炜;文化的衰解及图像折射[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10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40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94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