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家庭代际居住距离和代际互动的阶层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9 14:39
本文利用CGSS2006数据家庭卷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家庭成年子女与其父母的代际居住距和代际互动。不同于以往关于代际关系的研究,在代际居住安排方面,本文考察代际居住距离而不是同住情况;在代际互动方面,本文区分了面对面互动和电话互动,采用线性概率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社会经济地位获得为目的迁移流动很好的解释了子代社会阶层与代际居住距离的正相关性;而父代社会阶层与代际居住距离的负相关性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乡—城"迁移在社会阶层方面的投射;代际社会流动并不对代际居住距离产生独立影响。子代社会阶层对"面对面互动"频率的负向作用可能在于其阶层文化;代际情感强度则较好的解释了父代社会阶层对两种互动方式的正向作用和子代社会阶层与电话互动频率的零相关性;代际社会流动会对电话互动频率产生独立的影响。阶层文化和代际情感强度可能是导致两种互动方式阶层差异的主要原因。年龄、兄弟姐妹数量、与父母关系、家庭责任感等一系列控制变量也会对代际居住距离或代际互动产生重要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12.81
本文编号:2000278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12.8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思路
1.3 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社会阶层对代际居住距离的影响
2.2 代际居住距离与代际互动
2.3 社会阶层对代际互动的影响
2.4 控制变量因素
第三章 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变量测量
3.3 分析模型
第四章 社会阶层与代际居住距离
4.1 描述分析
4.2 模型结果分析
第五章 社会阶层与代际互动
5.1 社会阶层与面对面互动
5.1.1 描述分析
5.1.2 模型结果分析
5.2 社会阶层与电话互动
5.2.1 描述分析
5.2.2 模型结果分析
5.3 两种代际互动方式的比较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春华;;中国城市家庭亲子关系结构及社会阶层的影响[J];社会发展研究;2016年03期
2 陈皆明;陈奇;;代际社会经济地位与同住安排——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6年01期
3 马小红;段成荣;郭静;;四类流动人口的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05期
4 狄金华;魏利香;钟涨宝;;老人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对谢桂华研究的再检验[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5 宋健;黄菲;;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与其父母的代际互动——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2011年03期
6 曲嘉瑶;孙陆军;;中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与变化:2000~2006[J];人口学刊;2011年02期
7 唐灿;;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J];社会学研究;2010年03期
8 谢桂华;;老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赡养行为[J];社会;2009年05期
9 杨菊华;李路路;;代际互动与家庭凝聚力——东亚国家和地区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年03期
10 刘精明,李路路;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2000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0027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