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正义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更新研究
本文选题:空间正义 + 历史街区更新 ; 参考:《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历史街区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变迁与人们的生命历程,是承载城市文化、承担当代人生活需求的重要场所。从空间正义理论视角来看,历史街区是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辩证统一,本质上是由城市居住者共同创造的共享资源。因此,物质环境的改善、街区经济的振兴、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结构的稳定都是其更新的应有目标,每一城市主体都享有平等参与其更新的城市权利。但是,由于受到权力、资本等强力的影响,实际参与主体之间的力量并不平衡,我国历史街区更新实践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珍贵的历史建筑被毁坏,细致的城市肌理被抹去,原住居民被迫迁离故园,富有感情的邻里关系网络被破坏,在地文化逐渐流失等等。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在历史街区更新中,如何确保各主体的城市权利,从而实现空间正义的价值追求。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①如何认识空间理论赋予的解读历史街区更新的新视角?②在空间视角下如何看待历史街区的内涵及其更新?③我国历史街区更新实践中的具体探索情况如何?④如何以城市权利为导向来实现历史街区更新的正义追求?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并遵循"空间转向-空间生产-空间正义-城市权利-多元合作行动"的逻辑构建空间正义的分析视角。社会属性的回归赋予了空间更为深刻和丰富的内涵,空间成为参与生产的要素和产品本身。只有力量平衡的多主体参与,才能确保各主体平等的城市权利,并实现空间生产的正义追求。第二部分(第三章),在空间视角下解读历史街区及其更新。历史街区本质上是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辩证统一的由城市居住者共同创造的共享资源,具有公共性、文化独特性和对社会日常生活的依赖性,并对其空间生产形成约束,每一城市主体都享有平等参与其空间生产的权利。然而,现实中历史街区的更新充满着价值、权力及利益的冲突,由于参与主体之间的力量不平衡,导致了诸多不正义,如共享资源悲剧、在地文化流失和社会结构破裂等。第三部分(第四章),以济南市芙蓉街-曲水亭街和上海市田子坊为案例,分析我国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多主体行动情况。芙蓉街-曲水亭街的更新呈现出"政府主导-政府与开发商合作-寻求多元合作"的演变趋势。更新早期主要是一场由政府和开发商主导的不平衡博弈,由此造成了部分居民外迁、原有邻里关系网络受影响、过度商业化冲击了街区历史文化等问题,更广泛的多主体有效合作是其更新的方向。田子坊更新则是一场艺术家改造旧厂房、基层政府领导文化街改造以及居民通过"居改非"出租创收的自发空间实验,是由基层政府、艺术家、普通居民和专家学者等自发的社会力量进行多方合作的更新行动,实现了对街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为艺术家创作和居民创收创造了机会。但其后期发展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问题,居民日常生活与商业活动之间的矛盾也悬而未决,政府对这片街区的有效管理仍有待完善。第四部分(第五章和第六章),提出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确保城市权利以实现空间正义的对策建议。实现空间正义需要捍卫所有主体平等有效地参与历史街区更新的城市权利,确保城市权利则需要参与力量平衡的、有效的多元合作行动。为促进多主体的有效合作,必须在行动理念、行动主体、行动平台和行动规则及策略等方面进行建构与设计。本研究一方面在空间正义视角下重新解读了历史街区及其更新过程,对更新过程呈现的不正义进行追问,并提出走向正义更新的路径和策略;另一方面,以历史街区更新为议题,尝试了空间正义理论的解释力,并试图在历史文化空间的生产与传承方面对该理论进行补充阐释。
[Abstract]:The historical block records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city and the life course of the people . It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carry the city culture and bear the living needs of the contemporary people .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operation of multi - subjects , the paper reinterprets historical block and its renewal process ,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and strategy to ensure the rights of the city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12.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慧;陈兵;;“城市权利”何以可能、何以可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的视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01期
2 张康之;;对合作行动出发点的逻辑梳理[J];学海;2016年01期
3 苗红培;陈颖;;公共性视野下的古城保护[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4期
4 蔡厚林;王楠;;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研究综述[J];城市地理;2015年06期
5 潘可礼;;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王欢;李强;;空间、空间正义与城市权利[J];商业时代;2014年31期
7 陈忠;;主体性的微观走向与空间权利的城市实现——对城市权利的一种前提性反思[J];哲学动态;2014年08期
8 李彦伯;诸大建;;城市历史街区发展中的“回应性决策主体”模型——以上海市田子坊为例[J];城市规划;2014年06期
9 孙全胜;;城市空间生产:性质、逻辑和意义[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5期
10 黄其洪;;爱德华·索亚:空间本体论的正义追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婷婷;走向多元合作:城市机制理论视角下我国旧城更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华茹茹;怀旧:历史街区文化构建与空间消费[D];南京大学;2015年
3 关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自组织”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姜紫莹;传统街区复兴中的多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何淼;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生产:南京市南捕厅历史街区的社会空间变迁[D];南京大学;2012年
6 张福磊;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的逻辑—城市政治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1年
7 陈晓悦;北池子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8 刘蔓靓;北京旧城传统居住街区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9 田芸;济南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18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1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