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超大城市的国际资源整合能力
本文选题:城市国际化 + 超大城市 ; 参考:《国际观察》2017年01期
【摘要】:按照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六座城市是中国"超大城市",它们既是中国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六座城市,也是构建世界城市网络的中国枢纽和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城市在经济总量上往往相当于中小型国家的经济规模,其市政组织架构完备、社会形态发育成熟、交通与通讯网络便捷、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且形成超越所在省市范围的经济辐射能力和资源集聚效应。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分别体现在城市对国际资源的"上行"争取能力、协同整合能力与区域分配能力上,并分别对应城市国际化发展顶层设计、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涉外因素和城市内部的府际协调三个问题,这也是决定中国超大城市的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强弱和大小的三个要素。
[Abstract]:According to China's urban scale standards, Beijing, Shanghai, Tianjin, Chongqing, Guangzhou and Shenzhen are "mega-cities" in China. They are the six most powerful cities in China. It is also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 urban network in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global partnership network in China. These cities are often equivalent to the economic siz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untries in terms of total economic volume, their municipal organizations are well structured, their social forms are mature, their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re convenient, and their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nd the formation of economic radiation beyond the scope of the 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resource agglomeration effect. In general, the ability of urban international resource integr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ability of "uplink" of city to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the ability of coordin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respectively,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top-level design of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The foreign facto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inter-government coordination within the city are also the thre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strength and size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ource integration ability of China's megacitie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与中国战略支点布局研究”(项目编号:16ZDA016)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资助培养计划项目的支持(项目编号:YQ15ZP001)
【分类号】:C912.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铎;改善超大城市的生活[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2期
2 杨卡;;中国超大城市人口集聚态势及其机制研究——以北京、上海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03期
3 王佑;;大城市,逃离还是回归[J];数据;2011年11期
4 杨小彦;“超大城市”与城乡冲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蔡f ;曹莹;;超大城市的人口调控——国际经验和中国挑战[J];浦东开发;2013年12期
6 方平;;超大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政府规制改革的内在逻辑[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欧阳慧;超大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中的人口问题初探——以广州市为例[J];南方人口;2001年04期
8 鲍常勇;;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6期
9 雷新;;我国迎来新一轮“城市化”热潮[J];山西老年;2009年10期
10 张佐友;;正确处理中国城市化中的十个关系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程琳;李锋;邓华锋;;城市土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研究——以中国九个超大城市为例[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麟辉;;礼让是文明交通的核心意识[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3 刘建军;;谈谈北京的大气包容[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城市化研究课题组;陈胜昌;;城市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战略[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5 陈琦;方瑞祥;;通畅的城市交通问题和宜城手段[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峰林 通讯员 杨超君 李利明;促进超大城市建设[N];柳州日报;2012年
2 尼古拉斯·瑞特西那斯 《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超大城市的弊端[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摩立特集团合伙人 詹妮弗·克莱斯·凯普兰 摩立特集团资深合伙人 马克·波查斯基;请制定你的超大城市发展路线图[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苏文洋;城市化绝非“超大城市化”[N];恩施日报;2010年
5 记者 谭彦斌;四百重大项目勾画超大城市[N];柳州日报;2011年
6 记者 罗秋振;把美好柳州建设成超大城市[N];柳州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潘笑天 尹晓宇;超大城市至少要抗“50年一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8 记者 廖婧;柳州编成超大城市空间布局规划[N];柳州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史芳;超大城市化:超大的引擎超大的挑战[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禾;怎样突破超大城市人口极限[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涛;我国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谭春果;超大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仿真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2 李勇;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经济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常瑞祥;中国超大城市集聚性评价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超大城市公用事业供给评价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1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2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