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中德少年司法与少年刑罚研讨会”会议综述

发布时间:2018-06-17 23:42

  本文选题:少年犯罪 + 刑罚制度 ; 参考:《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摘要】:正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严峻却又两难的课题。中德两国同属大陆法系国家,在法律体系、诉讼模式和法律文化传统上有类似之处。而且,针对少年刑事案件,两国除了是否设置独立的少年法院不同以外,少年案件诉讼程序都没有采取明显不同于普通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模式,但在落实教育理念的成效上,两国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积极借鉴德国少年司
[Abstract]:Nowadays,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a serious and difficult problem all over the world. China and Germany belong to the civil law system and have similarities in legal system, litigation mode and legal culture tradition. Moreover, apart from whether to establish independent juvenile courts, the two countries have not adopted a legislative model tha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criminal proceedings, but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order to actively learn from the German Juvenile Department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C913.5;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兆坦;少年犯罪的主体年龄的确定及其意义[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5期

2 张凤芝;才世辉;;少年犯罪心理与家庭环境关系[J];吉林医学;2009年11期

3 张梦璐;;少年犯罪的校园因素不能忽视[J];吉林人大;2009年12期

4 姚树密;;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李经普;战后日本少年犯罪历史现状及原因[J];河北法学;1986年03期

6 孔令志;王建强;;“七五”期间天津市少年犯罪趋势预测及防治对策(一)[J];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7 孔令志;王建强;;“七五”期间天津市少年犯罪趋势预测及防治对策(二)[J];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8 李忠玲;;从少年犯罪看家庭学校社会问题[J];政法学刊;1991年04期

9 葛辉;;当前少年犯罪的特点[J];公安论坛;1992年04期

10 董士昙;少年犯罪控制探微[J];山东青少年研究;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浩然;;网络游戏和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闫景晟;;论少年犯罪转向处分的标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潘小莉;;关于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润清;;关于农村少年犯罪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湘潭县近五年的情况为基准[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才世辉;张凤芝;钱丽宏;权英丽;;少年犯罪心理与家庭环境因果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咸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 田亚那;浅析辍学少年犯罪的原因与对策[N];西部法制报;2007年

2 冯安安 刘创 高远钊;少年犯罪心理矫治之探索[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 廖凌;缺乏关爱致流浪少年犯罪多发[N];法制日报;2013年

4 东乡县政协常委、县人民检察院工会主席 胡敏绮;留守少年犯罪问题应引起重视[N];光华时报;2008年

5 本报通讯员 孙鹏;比惩罚更重要的是教育和挽救[N];南通日报;2008年

6 秦付林 周柳宁;少年犯罪应引起社会和家长警醒[N];人民公安报;2009年

7 河南省夏邑县人民法院 李献民 苗合理;家庭是预防少年犯罪第一关[N];人民法院报;2012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蔡佩琼 通讯员 罗云;家庭教育缺失是少年犯罪主因[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王荣刚;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令人忧[N];抚顺日报;2008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高建荣;少年犯罪盲从多 防患未然在家庭[N];深圳特区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莎妮娅;论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其预防[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雨;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社会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烨华;我国少年犯罪处置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张颖;我国农村留守少年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5 汪浩;论社会力量在少年处遇制度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周丹;论少年犯罪与社区矫正[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王珏;我国少年刑事政策的内容及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李方方;少年团伙犯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9 张娜;少年暴力与暴力文化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沈纪;“社会键”断裂:城市流动少年违法犯罪原因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32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32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d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