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大数据时代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变革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19 08:53

  本文选题:大数据 + 学术评价 ; 参考:《情报资料工作》2015年03期


【摘要】:文章系统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所带来的变革内容,同时对其机遇、挑战、优劣势等进行了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reform cont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evalu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the big data era, and analyzes it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创新和质量导向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管理控制机制研究”(编号:12CTQ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证分析”(编号:09CTQ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策略及管理研究”(项目批准号:71133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C12;G2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自龙;杨红艳;;学术评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优化选择——人文社科论文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与实施新探[J];江汉论坛;2011年11期

2 叶继元;;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黄慕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鉴特性及指标探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铭;;基于“全评价”体系的图书馆电子书评价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年01期

2 叶继元;;图书情报学教育质量及其共性与个性评价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年05期

3 曹明;;法学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讨论[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0年04期

4 祖雅琼;马骏;李丽剑;刘艳霞;;医学研究生PBL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2期

5 刘丹;;国内同行评议专家库研究综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乐国林;;实践导向管理研究评价的基本问题探讨——兼论由“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引发的学术争鸣[J];管理学报;2012年08期

7 李小军;;论学术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学术腐败治理路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胡志斌;;代写代发论文:一个亟待法治的科研怪象[J];出版发行研究;2013年03期

9 叶继元;;建立与完善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10 叶继元;陈铭;;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全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静雄;;参考文献工具性价值新论:基于评价功能的分析[A];学报编辑大视野——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学论著评选获奖论文集粹[C];2011年

2 朱栋梁;;科技期刊质量效益评估新指标体系的建立[A];竞争 合作 创新——科技期刊未来发展之路——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应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文管理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祖雅琼;医学研究生PBL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杨晶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31种入选“名刊”文献计量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李倩;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淑芬;基于用户体验的外文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宋唯娜;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宋庆丽;县域经济统计工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景婷;基于灰色聚类方法的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泽聪;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孙军卫;我国社会科学学的历史演进及学科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敬诚;;美国加拿大学术评价与通识教育的考察报告[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刘大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之审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程淑;桂林;冀航;;主观评分的归一化算法及误差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李德顺;马克思主义价值论[J];江淮论坛;1992年05期

5 詹春燕;;从学术涵义的发展谈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7年03期

6 虞文;周亚霆;;基于因素分析的社科成果转化评价指标浅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3期

7 朱少强;;论科学建制背景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J];评价与管理;2008年04期

8 沙似鹏,,郑礼,郭才伯,张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上海高教研究;1994年01期

9 倪润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的困境与出路——当前研究状况的总结与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年02期

10 郑文涛;;关于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若干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勇;慎重评价——对《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节录)》的商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年05期

2 黄兆龙;学校教学目标成果评价[J];山西教育;1997年02期

3 赵振宇;关于社科成果评价问题及改进的思考[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陈朝宗;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5 么大中 ,张淑芳 ,罗欢;建立科学的社科评价体系[J];社会观察;2003年03期

6 邓毅;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改进成果评奖办法——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若干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邓毅;社科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6期

8 韦莉莉;加强成果评价 改进评价方法[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02期

9 杨力;;高校社科管理与高校社科成果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10 卢现祥;;实现高校成果评价的四大转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改进社科成果评奖——关于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思考[A];优化学术环境 促进学术繁荣——全国社科联工作会议主题发言文集[C];2010年

2 蒋仁言;;三个准则权生成模型及其在研究成果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陶澍;;推动科研发展要靠制度和规则,只靠自觉是靠不住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金成武;学术成果评价 期刊更有优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杨红艳;学术成果评价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12年

3 胡真;科研管理标准化成果评价职业化[N];科技日报;2002年

4 代表民革江苏省委 武晓松;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建议[N];新华日报;2011年

5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黄海;坚持科学原则与思路创新评价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郑瑞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开放视野下的深度挖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陈春保;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在汉召开[N];湖北日报;2007年

8 ;经营管理(48)[N];中国电力报;2000年

9 卫人;评价科学了,神圣殿堂方有净土[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王兆海;大时代需要大师级人才[N];中国艺术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增强;论改进我国社科成果评价制度[D];天津大学;2007年

2 姜颖;地方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俊;高校社科成果评价对高校社科发展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高月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周鑫辉;我国基础科学成果评价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盛辰光;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吴桂鸿;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张天文;艺术院校专业教师学术成果评价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9 许梅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景婷;基于灰色聚类方法的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39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39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7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