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学知识客观性的实现途径—布迪预先构建与参与性能象化的重新解读

发布时间:2018-07-03 03:07

  本文选题:反思社会学 + 参与性对象化 ; 参考:《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长久以来,社会学知识客观性一直是困扰社会科学领域的难题之一,客观性不仅是关系到研究者与其所处外部环境之间的实在性的哲学命题,也是关系到社会学知识客观性和科学性基本命题之一。本文以后现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预先建构与参与性对象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对社会学领域内的社会学家为保证社会学知识客观性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讨论了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和反思社会学与研究对象预先建构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探寻实现社会学知识客观性的有效实现途径。针对无处不在的预先建构之物,布迪厄提出了其反思社会学的核心议题,即参与性对象化---在社会学研究对象建构建过程中,研究者首先要对对象化过程进行有效性分析,并且要把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纳入研究过程之中,这是确保社会学知识客观性的基础。本文力求结合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和反思社会学的主要议题,为研究者保证社会学知识客观性提出了具体的实现途径。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objectivity of sociological knowledge has been one of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cience. Objectivity is not only a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related to the reality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their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is also one of the basic propositions related to the objectiv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sociological knowledge. The postmodern sociologist Pierre. The preconstruc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Bourdieu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sociologists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objectivity of sociological knowledge, are discussed preliminari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 and reflective sociology and the pre-construc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objectivity of sociological knowledge. In view of the ubiquitous pre-construction, Bourdieu put forward the core topic of his reflective sociology, that is, participatory objectiv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sociological research object, researchers should first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objectification process.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earcher and the research object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which is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objectivity of sociological knowledge. This paper tries to combine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 with the main topics of rethinking sociology, and provides a concrete way for researchers to guarantee the objectivity of sociological knowledg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李夏灵;;传统在法治社会中的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3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4 梁艳;;新社会进化论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模式变化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5 何瑞菲;陈世永;;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董云芳;;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批判[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张淑萍;张红;易佳;;对陕西关中农村王上村草莓协会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9 吴克领;;新农村集贸市场化缓慢的原因探析——基于淮安市W村的社会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10 张登国;;县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障碍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凯;;高速信息网络时代的OA与行政管理[A];OA’98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暨展览会论文集[C];1998年

2 温莹莹;;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各因素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巧蓉;;老年人隐性就业出现的社会成因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5 张广利;祁跃;;关于布迪厄“参与性对象化”的分析[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胡丽娜;;产业更新与城市化的历史推进[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弓;;网络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皮艺军;;犯罪学研究在刑事一体化中的功能与贡献[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9 惠耕田;;沟通行动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10 曹婕;;浅谈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民主体性[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肖雅楠;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员工离职倾向与管理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梁栋;网络组织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丽维;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杜小丽;基于建构主义的生态移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莫亚之;论信息低保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永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0年

8 赖天能;农村土地经营场域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小卫;淮北市农村空巢家庭养老支持力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2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092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0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