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旅游开发与石头寨社会关系变迁

发布时间:2021-04-22 19:12
  旅游作为现代性产业,必然导致封闭且落后的西部传统乡村社会发生结构性巨变,从而必然带来乡村社会关系的结构性变化。本文是在深入的社会调查基础上,以石头寨为表述对象论述了旅游开发对西部山村社会关系的影响。它通过对石头寨自旅游开发以来的家庭内关系、家际关系、村民与村干部关系、村庄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变迁过程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剖析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整体社会关系的影响过程和特征。 本文包括绪论、山村旅游开发、场域重构、山村社会关系变迁及结论等五章内容,并以附录的形式节选了调查过程的事件和体会。其中: 第一章论述了研究背景、理论与现实价值、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本论题的研究路线。 第二章考察了石头寨的基本概况、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与发展状况。 第三章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石头寨场域空间的重构、资本的转换和形成了怎样的行动者惯习三个方面进行了阐析。本文认为,旅游开发将石头寨从生产生活实体转为经济实体,使市场经济观念在石头寨得以迅速膨胀,货币利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第一目标,经济理性成为石头寨人的行动惯习,成为其交往知觉和评价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章是本论题的重点内容,主要是从家庭内关系、家际关系、村民与村干部关系、村庄与地方政府关系等方面剖析了旅游开发对山村社会关系的影响。首先是家庭内与家际关系,本文认为,为了获取经济上的利益,石头寨人不仅扩大了关系网络,以情感为基础的“差序格局”逐渐被吞噬,而另一以利益为基础的“差序格局”得以产生且势力得到逐步扩展。但是经济理性并没有完全取缔血缘、姻缘的作用,石头寨人换气圈的租赁并不涉及三代以内的“自家人”,石头寨人的人情圈仍然以血亲、姻亲为主。而且,理性的全面进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使兄弟间与夫妻间的矛盾减少,正式关系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其次是村民与村干部关系,本文认为,地方政府主导下旅游开发的失败使村民与村干部的利益达成一致,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村民与村干部的关系由冲突走向和谐,由疏离走向亲密。最后是村庄与地方政府关系,本文认为,在村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方面,旅游开发培养了村民的“私”的经济理性,同时觉醒了村民的权利意识,这导致村民隐藏了旅游开发带来的公共利益而对抗于旅游开发主体——地方政府。不仅如此,在村民的推动下,村庄精英也走向与地方政府的持久博弈之路。 第五章结论,是对正文中已说明的重要观点进行较为系统的表述。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2.6;F59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价值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选题过程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一、相关研究动态
        二、相关理论——实践社会学理论
    第三节 研究思路、假设、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山村旅游开发
    第一节 石头寨基本概况
        一、石头寨
        二、石头寨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开发的源起
        一、黄果树瀑布断流引发的体制改革
        二、"文化促进旅游"
    第三节 山村旅游的发展
        一、起步阶段
        二、2004年至2008年政府开发时期
        三、2008年以后
第三章 石头寨场域重构
    第一节 场域空间的重构
        一、物理空间的变化
        二、符号空间的变化——腊染的开发
        三、旅游市场空间的建立
    第二节 资本转换
        一、资本转换
        二、资本类型转换
    第三节 行动者的惯习
        一、地方政府
        二、村委会
        三、游客
        四、村民
第四章 山村社会关系的变迁
    第一节 家与家际
        一、家庭内关系的变迁
        二、家际关系的变迁
        三、手机的作用
    第二节 村民与村干部的关系
        一、冲突趋势减弱
        二、疏离现象减轻
    第三节 山村与地方政府
        一、村民与地方政府
        二、村干部与地方政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刚;臧留鸿;武杰;;新疆蒙古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高小茹;廖熹;;罗城古镇旅游开发初步构想[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李永花;;韶关学院校园旅游开发的优势及机遇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胡书玲;曹诗图;;宜昌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张晓;;关于西江苗寨文化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思考——兼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6 ;旅游文化信息[J];西南航空;2007年09期

7 程晓丽;;池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刘冰清;;湘西民俗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傩文化的旅游开发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9 孔海萍;;关于西塞山旅游开发的建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杨友维;;屯堡文化简论[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若凝;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廖嵘;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D];同济大学;2006年

3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联兵;宁夏旅游主体功能分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周春发;旅游场域中的乡村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9年

6 王镜;基于遗产生态和旅游体验的西安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崔敬昊;北京胡同的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肖拥军;旅游地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仕蓉;旅游开发与石头寨社会关系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郭小辉;地主庄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尤小菊;黄姚故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荣浪;写意式生态规划:山地古村落的旅游开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贾洁;上海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春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河;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热娜;兰州市及其周边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纪文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黎;新疆工业旅游开发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7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07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