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纷争的观念之维与因应之道——兼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体制的总体性检讨
本文选题:社会纷争 + 基本共识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4年01期
【摘要】:中国目前难以达成基本共识的社会纷争,事实上是意识形态"冷战"移师中国的产物。左右两种观念对峙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缺少一套除官方意识形态之外的内化于人的血液的、上下都能接受的观念体系,而这一观念的缺失则是因为国家未能组织起致力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导致中国没有思想和话语权。国家花巨资所资助的社会科学策论性研究,大多数是以西方的话语和方法为基础的,结果是变相地彰显了他人的话语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战后美国振兴社会科学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Abstract]:China's current social strife, which is difficult to reach a basic consensus, is in fact the product of the Cold War ideological migration to China.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two concepts lies in the fact that China lacks a set of concept systems that are internalized in people's blood except for official ideologies and are acceptable to all levels. The lack of this concept is due to the failure of the country to organize an academic community devoted to the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new concepts, new categories and new expressions", which leads to the lack of right of thought and discourse in China. Most of the research on social science theory funded by the state is based on western discourse and methods, and the result is a disguised manifestation of others' right to speak. After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to revitalize the social sciences is worthy of China's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理论的反思与重建”(10XNL015)
【分类号】:C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之瑜;李梅玲;;“西方中心论”与崛起后的中国——英美知识界如何评估中国模式[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05期
2 纪树立;;论库恩的“范式”概念[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海杰;;“美国之音”网站美军报道的消息来源分析[J];今传媒;2011年12期
2 李剑林;;美国文化霸权建立轨迹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马武定;城市规划观念的更新与规划技术的发展[J];城市问题;1990年05期
4 陈洁;杨捷;;文化冷战与战后德意志音乐艺术的发展[J];大家;2010年20期
5 倪丽娟;;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年03期
6 周霖;;语境与诠释:论中国教育学的研究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关世杰;;对外宣传策略的发展演变[J];对外大传播;2004年04期
8 闫文虎;;对冷战时期西方非政府组织在苏联东欧地区活动的历史考察——从非政府组织角度兼论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原因[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03期
9 杨友孙;论冷战中美国对东欧的双轨政策[J];俄罗斯研究;2003年04期
10 阚道远;;当前西方政治思潮的新特征及应对[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2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简涛洁;冷战后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5 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建立;冷战时期富布莱特项目与美国文化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斌;冷战后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何兵;库恩后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沈国麟;控制沟通[D];复旦大学;2006年
10 丁华东;范式转型与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璐;论全球公民社会构建中的国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栗焦阳;试析1948年意大利大选与美国的对意政策[D];河南大学;2011年
3 照日格图;论冷战初期美国对外传媒战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海霞;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与民族文化的未来之路[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王晓方;中情局与美国总统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丹丹;里根政府对苏政策演变的观念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玉娣;杜鲁门时期美国“冷战共识”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勇;加入WTO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及对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钱倩;真理运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敢;解读美国传媒在文化霸权扩张中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丁·雅克;王瑾;;中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国家为例[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2 戴维·兰普顿;;中国模式为何吸引世界目光[J];党建;2008年10期
3 彼得·诺兰,吕增奎;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述雅;;读吴励生《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J];云梦学刊;2010年03期
2 陈平;李梦虺;;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吴爱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1期
4 罗厚立;“话语权势”下的学术“与国际接轨”[J];战略与管理;1997年04期
5 胡伟希;思想史的定位:对观念的观念[J];新视野;2003年01期
6 范忠信;;学术道德与学术尊严——兼谈伪学术[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4期
7 叶勤;吴励生;;错位范式与学术共同体形成的可能性[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仰海峰;;从分化到整合——重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总体性方法[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9 梁孝;童萍;;话语权:社会科学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的焦点[J];思想战线;2011年01期
10 贺雪峰;学术规范三题[J];学术界;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第二章 全国学会的价值与功能[A];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柳霞 史楠;怎么看阎崇年的“悬赏门”[N];光明日报;2010年
2 富景筠;加强构建和谐世界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微;走向国际,,现在就出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刘大椿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管理的理性回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朱福惠 厦门大学社科处;加强社科研究的政策引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叶继元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概念创新是构建合理学术评价体系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刘大椿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构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管理创新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王坤宁;12卷丛书回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历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Craig Calhoun 奚平 译;如何使社会科学更公众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熊进;规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的基本原则[N];湖北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2109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0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