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视野下当代西安城市青年结婚消费研究
[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consumer societ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motive force and goal of people's social life an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as become the prevailing social fashion. 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 and consumption concept have also changed correspondingly. What people consume is not only the use value of commodity, but also the symbolic value of commodity.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Baudrillard's sign consumption theor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the case interview unifies the research method, selects the married youth who enters the marriage age in Xi'an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analyzes the present stage city youth in the consumption content.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psychology and consumption concept. Through this study,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cities dominated by consumer culture, the marriage consumption of urban youth is more and more expressive, and people's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behavior are gradually becoming the evaluation basis of personal identity, status and prestige;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popular culture, the 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married yout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which leads to the phenomenon of marriage high consumption, personality consumption, luxury consumption and overconsumption nowadays. The paper holds that with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za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rriage consumption of urban youth in Xi'a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ditional society, and the symbol consumption in marriage consump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the actual marriage consumption, there does exist the phenomenon of comparing with each other, and in the marriage consumption, the symbol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income and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 groups show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higher the income, the more obvious the trend of the group symbol consumption,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more inclined the group to choose emotional consumption, and the higher the income and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higher the consumption identity. But in general, people are aware of unnecessary luxury, comparison and waste in marriage spending. Marriage consumption needs to be simple and within the limits of rational consump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冰;;从艺术生产到符号消费——论波德里亚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易莎;;当代符号消费与视觉传达设计[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3 朱杉;;透视消费社会的“神话”——以《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为个案[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4 高永晨;;从非言语交际视角看符号消费的多样性功能[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吴亮;;浅论消费社会符号能指和所指系联的演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晓年;胡宜安;;消费化生存或生存的消费化——消费主义视阈中人的存在状况[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7 陶媛媛;;评《可食的女人》中玛丽安的女性意识[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付晓丽;;消费主义冲击下大学生消费文化的自我表达[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9 朱虹;;消费空间的转向——基于社会理论的营销战略分析框架[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邵长鹏;;简论消费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丝绸之路;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斗斗;;时尚消费的社会力量[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董金平;;消费社会视域中的女性身体塑形——以“蔷薇老妈”整容个案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4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徐琴;;论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饶广祥;;商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消费社会的广告[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7 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鹏;;消费价值体系与消费社会的产品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9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韦示;;中美合作会议:研讨上海商业与文化历史[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岳 邓理峰 张天红;符号 正在笼罩消费社会[N];经济日报;2003年
2 王岳川;消费社会的身体策略[N];深圳商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曾海蓉;我买的不是东西,是概念[N];镇江日报;2010年
4 马宏伟;建设消费社会[N];人民日报;2011年
5 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张敦福;消费社会与社会治理的新课题[N];文汇报;2011年
6 仰海峰;消费社会与资本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特约评论员 闻言;用社会改革奠定消费社会基础[N];中国经营报;201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疯狂消费只为本能释放[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颜敏;消费社会及其文学[N];文艺报;2004年
10 刘方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消费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2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3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贺峰;中国情境下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符号意义建构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钟琛;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7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朱麟飞;后现代社会视野下的消费方式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邹晓霞;商业街道表层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昕翔;鲍德里亚符号消费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慧娟;鲍德里亚符号消费思想评析[D];河南大学;2008年
3 金蓓莉;中国品牌名称命名中的消费文化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婷婷;消费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童治军;消费:蕴含“意义系统”的区隔符号[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白春民;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雪;当代消费主义文化批判[D];燕山大学;2010年
8 李政勇;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休闲文学[D];扬州大学;2007年
9 李冰玉;基于消费社会理论的网络热点事件的产生和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唐波;欲望的凝聚与叙述[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32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3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