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2013年总目录
[Abstract]:Orthodontic ~
【分类号】:Z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耀;“世界化语境中的现代中国文学巨匠”学术会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孔曦;;上海女人的日子[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7年03期
3 朱德发;世界化与中国文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罗屿;;葛浩文:美国人喜欢唱反调的作品[J];新世纪周刊;2008年10期
5 罗振亚;;现代中国文学的个性选择[J];黑河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孙萍萍;《“五四”文学审美精神与现代中国文学》评介[J];江汉论坛;1999年05期
7 冯巍;《药》中之“药”——鲁迅《药》的现代解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马立新;;论现代性作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审美诉求[J];东方论坛;2011年01期
9 吴晓东;现代中国文学的“传统”与“现代”问题[J];江汉论坛;2003年02期
10 张华;;难辩亦辩:文学与道德[J];东岳论丛;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明工;;世纪文学的中国命名——关于“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若干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韦济木;;从《画梦录》看散文创作的“原则”[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2004年获赠图书一览表[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4 杨洪承;;上海与中国现代文学社群的关系考[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吕元明;;战后日本开展郭沫若研究概况[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6 杨洪承;;近二十年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与思考[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7 周海波;;失落的“女神”——《女神》及其新诗的“现代性”问题[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8 公木;;坚持运用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丙莹;;郭沫若与胡风四十年代浪漫主义创作思想的对比思考[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岳凯华;“新月”露“新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李钧;评判与命名[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王泽龙邋张晋业;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7年
4 徐敏;《评判与建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中的学术失范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中日文坛新生代群像素描[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李钧;走向“文学史哲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刘宏志;错位的“先锋”[N];文艺报;2008年
8 王芬邋李郭倩;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思考与展望[N];文艺报;2007年
9 苏奎 孙晓平;现代性语境下的文学史重构[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杨起邋王荣禧;追思杨振声先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爱玲;现代中国文学疾病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白春超;再生与流变[D];河南大学;2003年
3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亮;海外体验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伟忠;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云锋;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松;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向度和张力[D];复旦大学;2008年
9 袁坚;论徐讦30-40年代的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哈赛宁;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文;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同性恋叙事的文化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宋茜茜;论现代中国文学中民族资本家形象及其当下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金晓霞;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7)文学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赖斯捷;《晨报副刊》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和流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申欣欣;建构 阐释 策略[D];河南大学;2007年
6 刘海洲;论现代四川作家的现代性追求[D];四川大学;2007年
7 刘云;为生命而战——路翎前期(1937-1949)小说中的生命意识浅析[D];复旦大学;2009年
8 宋筱蓉;[D];安徽大学;2003年
9 王玉珠;论“五四”文学的感伤情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建美;反现代性与现代性:梁实秋文论思想的张力性品格[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37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37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