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文本的诠释”与“观念的呈现”——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略

发布时间:2018-08-06 15:41
【摘要】:社会秩序、特别是生活世界中日常行动的秩序逻辑,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中心议题。不过,无论是直接陈述思想观念的经典文本,还是展现生活世界中日常行动的"民间"文本,都没有将秩序作为明确的呈现对象,而是将对秩序的诉求、规划和实践隐含在各种论题和行动之中。秩序作为一种未曾言明的终极关怀,需要研究者立足社会学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规则,理解和诠释文本的意涵,由此合乎逻辑地推理作者/行动者的言外之意或行动意图,在此基础上将这些思想要素合理地措置在一个因果序列之中,从而呈现出各种要素是如何共同指向秩序的。因此,以秩序为理论关怀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必须通过文本的理解和诠释,才能从整体上呈现关于秩序的思想观念。
[Abstract]:Social order, especially the order logic of daily action in the world of life, is the central topic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ocial thought. However, neither the classic text which states ideas directly, nor the "folk" text, which shows the daily actions in the world of life, does not take order as a clear object of presentation, but rather will demand order. Planning and practice are implicit in various topics and actions. Order, as an unexpressed ultimate concern, requires researchers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on the basis of sociological theoretical vision and methodological rules, so as to logically infer the implied meaning or action intention of the author / actor. On this basis, these ideological elements are reasonably processed in a causal sequence, thus showing how various elements point to order together.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ocial ideology, which takes order as the theoretical concern, must be understood and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text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idea of order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SH001)
【分类号】:C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鹏森;传统社会秩序的建构及其特点[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杜靖;;走向田野里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对现有社会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人类学反思[J];创新;2010年01期

3 金小红;吉登斯的“双重解释学”与社会学理论批判[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乔治·J.E.格拉肖 ,汪信砚,李白鹤;文本的形态分类[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李宏图;语境·概念·修辞———昆廷·斯金纳与思想史研究[J];世界历史;2005年04期

6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赵鼎新;解释传统还是解读传统?——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出路何在[J];社会观察;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峰;社会秩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白欲晓;;回到儒教自身——“儒教形态”引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汤文曙;全球化的人学意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徐修宜;徐涛;;辛亥革命运动时间辨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蒋大椿;历史与人的意志支配的实践[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7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8 董慧琴;;徽州会社兴起的原因[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9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高瑞霞;关于赫尔德历史发展的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罗永仕;;“造物”工程的社会合理性阐释[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杜成宪;;对“中国教育史”的几层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王岗峰;;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因素[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康宝奇;杜豫苏;姚建军;何育凯;;审判组织良性配置和审判权优化运行的路径思考与展望——以西部某省会城市中级法院“全面设置专业化合议庭模式”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周平远;;从文艺社会学看中国文论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崔任之;行动学视角下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袁祖浩;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大学生村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韦柳明;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赖天能;农村土地经营场域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丰子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其把握方式与寻求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侯才;认识重心的迁移与当代哲学的趋向[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3 陈春声;;走向历史现场[J];读书;2006年09期

4 苏国勋;;由社会学名著想到的[J];读书;2007年04期

5 吴元梁;关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及若干理论问题的分析[J];东岳论丛;2004年05期

6 田居俭;;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3期

7 行龙;;“自下而上”: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的社会史视角[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4期

8 吴剑峰;秩序界说[J];法学评论;1992年03期

9 王南n\;新的全球秩序何以可能[J];河北学刊;2002年04期

10 刘江涛,田佑中;从二元性到二重性:吉登斯对社会学方法规则的超越[J];河北学刊;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玉珍;道德秩序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莹;;近代汉语代词研究综述[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勒孚作;;国内英语听力研究十年述评[J];海外英语;2011年10期

3 韩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学发展历程及其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4 吴瑾;;词汇知识深度研究方法初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5 徐金寿;;教师教学质量督导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6 胡翼鹏;;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社会学品格论略[J];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冯丽萍;肖青;;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研究中语料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以韩国学生汉语主谓谓语句习得为例[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8 王亚南;;“资本论”的产生、其性质、其结构及其研究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年02期

9 戴述雨;马克思论两种根本不同的研究方法[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2期

10 成凤皋,张飞飞;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二重性的研究方法[J];人口研究;198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仁和;李丽君;;三晋文化的研究方法[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4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孙世华;于洁;;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和研究方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黎庶;宋洁;胡福泉;;体内诱导基因及相关研究方法简介[A];重庆微生物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岑国桢;;品德心理研究方法:回顾与前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慧君;;“民主”与科学——对我国矿权理论研究方法的思考[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柴夏萍;;运动生物力学基本研究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继锋;刘宪平;;毒品来源推断研究方法综述[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承纪;是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还是扰乱社会秩序?[N];桂林日报;2006年

2 徐迅雷;公平正义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N];金华日报;2007年

3 记者 孙伟;昆明警方破获一起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件[N];云南日报;2006年

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杨全社;以预算改革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文洁;甘南藏区社会秩序趋于正常[N];甘肃法制报;2008年

6 记者 张蔚;维护良好社会秩序[N];柳州日报;2008年

7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 董才生;社会学研究主题的深化:从社会转型到社会秩序[N];光明日报;2009年

8 ;拉萨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N];人民日报;2008年

9 ;拉萨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吉罗洪;法律权威与社会秩序[N];法制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健;论西方建筑理论史中关于法则问题的研究方法[D];重庆大学;2008年

2 高峰;社会秩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阮清华;上海游民改造研究(1949-1958年)[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慧君;中学教师物理教学科研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佐良;清初河南社会重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包木太;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D];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

10 刘朝晖;明清以来景德镇的瓷业与社会控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金鹏;史华慈毛泽东研究评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吕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乌吉木;蒙古语青海和硕特土语的特殊词语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薛彦晓;北京永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一线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5 孙戌星;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叶洪珍;王质《诗总闻》考论[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晓光;刘勰《文心雕龙》修辞内容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赵南;中国口译研究方法现况之考察[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9 吕伟;汉正街系列研究之六 搬运工[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昱之;概念性旅游规划理论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8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168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4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