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时期以来“现代评论派”研究平议

发布时间:2018-09-01 10:43
【摘要】:新时期以来,"现代评论派"重新被纳入学术讨论的范畴,在政治上被重新定性的同时,大量史料的挖掘和重现也使其作为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得以提升。在此基础上,"现代评论派"研究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和角度,并呈现出重视回归历史场景的倾向,增强了研究的历史感。总体上而言,"现代评论派"的学术地位在新时期得以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在研究视角、方法及思维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并因此蕴含着新的学术生长点。
[Abstract]:Since the new era, "Modern criticism School" has been brought into the scope of academic discussion again. 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amount of historical data has been excavated and reappeared, which has promoted its richnes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On this basis, the study of "Modern criticism School" further broadens the field of vision and angle, and presents a tendency to pay attention to returning to historical scenes, and strengthens the historical sense of the stud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cademic status of "Modern criticism School" has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in the new perio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research angle, method and thinking mode, and therefore it contains a new academic growth point.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宝鸡文理学院;
【基金】:2012年度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现代评论》文艺研究”(12JK0416)
【分类号】:C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光裕;;钱端升谈《现代评论》周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02期

2 马光裕;;沈从文谈《现代评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04期

3 马光裕;;陈翰笙谈《现代评论》周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玲;90年代张恨水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蒋凯;胡适高等教育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王慧;;走近那座料峭的孤岛——阅读北岛的<触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薛冲;鄢鸣;;文学的立足与出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赵倩;;虚构出的真实——浅论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郑静;;战争中的痛苦与救赎——以沈从文、冯至、王力四十年代昆明时期散文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7 梁伟;张菁;;“文人相轻”:一场关于“论争”的论争——兼议鲁迅与京派之论争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8 林齐模;顾建娣;;胡适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的经过[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闵廷均;;三军远征及意义[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10 周梦焱;;《白鹿原》的后现代主义意味[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章罗生;;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2 张振助;;庚款留美学生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交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童龙超;黄秀蓉;;“甲寅派”考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张中良;;大陆文学史上的梁实秋身份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5 孙德喜;;姚雪垠与刘再复论争的反思[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太原;;九一八事变以后自由知识分子对日本侵略的态度——以《独立评论》为例[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武军;赖雅琴;;是积极的浪漫还是唯美的颓废——对作为主义的郭沫若早期创作的重新考察[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晓东;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潮研究(1927-1937)[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广海;“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D];北京大学;2011年

7 崔瑛祜;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D];北京大学;2011年

8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9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2216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216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