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镜头对婚礼仪式的介入和影响

发布时间:2018-09-12 09:21
【摘要】:随着照相机、摄像机在婚礼中的普遍应用,镜头也成为婚礼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反观已有婚礼研究,不论从人类学“仪式”的角度,还是民俗学的文化解读,抑或是社会学的变迁研究、历史学的脉络辩析等,直接涉及到镜头介入对婚礼仪式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婚礼中的镜头作为研究切入点,并将婚礼中的镜头划分为静态的照相机镜头、动态的摄像机镜头和新近开始在婚礼中出现的投影仪镜头,依次对它们出现在婚礼中的时机、形式及其背后的意义进行阐释。 文章以昆明市现代城市婚礼的一般程序为例,分析了该程序的形成与婚礼中的镜头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婚礼前拍摄婚纱照、婚礼中的镜头前表现、婚礼后的录像带与结婚照片的展示,对镜头选择的心理进行阐释,并从符号消费的角度分析镜头介入婚礼的深层次原因,认为镜头消费实质上是镜头背后的身份认同、财富地位、自我认同、群体归属,和婚礼仪式本身这些象征符号的消费。 接着,文章从镜头前表现延伸到表演,借鉴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分析探讨婚礼中的表演存在,表演形式,及其体现出的表演心理和镜头对表演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婚礼中镜头的介入与社会变迁密不可分,它改变了婚礼的流程,从而能够影响社会的变迁。婚礼中的镜头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这个过程本身即是社会变迁的自我呈现。与此同时,社会变迁也影响着婚礼中的镜头,它既为镜头的诞生与运用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也影响着人们在婚礼中的镜头感的变化。两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
[Abstract]:With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cameras and cameras in weddings, lens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resence in weddings. From the angle of anthropology "ritual", th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folklore, the study of changes in sociology,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context, etc.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mpact of lens intervention on wedding ceremonies. In this paper, the lens in the wedding is used as the research breakthrough point, and the lens in the wedding is divided into static camera lens, dynamic camera lens and projector lens that has recently appeared in the wedding. In turn, they appear in the wedding time, form and meaning behind it. Taking the general procedure of modern city wedding in Kunm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gram and the lens of the wedding. By observing the wedding photos taken before the wedd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ens in the wedding, the video tape and the display of the wedding photos after the wedding, the psychology of the lens selection is explained, and the deep-seated reasons for the lens intervention in the wedding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 consump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lens consumption is essentially the consumption of symbolic symbols such as identity, wealth status, self-identity, group ownership, and wedding ceremony itself. Then, the article extends from the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the camera to the performance, and analyzes the existence, the form of the performance, the performance psycholog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ens on the performance by using the theory of Gaufman's play. It is found that the involvement of lens in the wedd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changes, which changes the process of the wedding and can affect the social changes. Wedding scenes from scratch, from single to diverse, this process itself is the self-presentation of social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social changes also affect the lens of wedding,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basis for the birth and application of lens, but also affects the change of lens sense in wedding.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are inseparable.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红艳;;塔吉克族的婚礼及婚礼歌[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高永晨;;从非言语交际视角看符号消费的多样性功能[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蒲生华;马建华;;河湟汉族婚礼歌的功能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余妍;;中国社会中的符号消费与社会身份建构——基于波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符号消费研究[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5 张冰;;从艺术生产到符号消费——论波德里亚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付晓丽;;消费主义冲击下大学生消费文化的自我表达[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7 陈海波;;旅游者场所依恋的形成机制及其管理启示[J];旅游研究;2011年02期

8 孙秀云;;从消费活动的原则看当代消费异化的根源[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9 蒲生华;;河湟汉族答谢歌的程式分层研究——兼谈程式在歌手表演中的作用[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10 廖建荣;;论消费主义语境下高校审丑教育的意义[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前波;宁越敏;;后工业化时代城市新经济:符号消费与文化经济[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许斗斗;;时尚消费的社会力量[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斯诗;;时尚消费的符号意义与社会阶层建构[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饶广祥;;商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消费社会的广告[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8 翟新倩;;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成因及对策探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陈平;;城市居民消费文化研究综述[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刘笑菊;;当代青年“网络消费”的伦理维度[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牛付彦;刘国彬 创作民族风情《红双喜婚礼歌》[N];西部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曾海蓉;我买的不是东西,是概念[N];镇江日报;2010年

3 记者 孙世成 通讯员 范宗华;民和又添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N];青海日报;2007年

4 张中 复旦大学中文系;学术论文的“欲望生产”和“符号消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王培英;土族歌舞的魅力[N];青海日报;2007年

6 李延红;多元混融的土族音乐[N];音乐周报;2007年

7 王宁(作者系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消费者研究工作室教授、博导,,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消费创造“地位假象”[N];南方日报;2004年

8 梁伟怡;迪斯尼与符号消费[N];中国经营报;2005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N];云南日报;2007年

10 张建永 林铁;文化生产要有承担意识[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贺峰;中国情境下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符号意义建构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钟琛;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黄雨水;奢侈品品牌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6 张苹;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7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爽;当代中国“知识中产”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洁;镜头对婚礼仪式的介入和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2 徐伟峰;手机的符号与符号消费[D];江南大学;2004年

3 洪婷婷;符号消费视野下当代西安城市青年结婚消费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伍飞洲;户外用品消费者的符号消费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5 王芳;符号消费的伦理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曾全声;新生代农民工符号消费调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珊;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郭东亮;符号消费语境下的城市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汪静;符号消费的幻象[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10 余妍;从符号消费的视角浅析二十世纪美国大众媒体中的符号[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238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238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1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