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厄性别思想研究
[Abstract]:Bourdieu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sociologist, but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Bourdieu's gender thought is very rare. Bourdieu criticizes and surmounts the long-existing dual opposition theory tendency in the social circle, and his reflective sociology theory. His power symbol theory and so on provide great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theory, but few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it. This article chooses Bourdieu's gender thought as the main elaboration content, summarizes Bourdieu's sociological thought theory about gender, at the same time, it focuses on what causes the man to rule the woman situation. What makes this rule sustainable, and how male rule masks social differences and inequaliti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under the pretext of na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 first is the natural appearance of Bourdieu's idea of male domination. The b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re socially constructed as the cause of male domination. Among them, female constitution,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and sex func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women to be in a passive position. Then it discusses the dominant role of men in the existing field,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Bourdieu's thought of male domination. Men through symbolic violence, through the extremely hidden way to achieve the rule of women. And symbolic violence is legitimized by religion, voice and school educati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legalization, people actively accept and internalize the ruling order and guide their actions. Male domination in this case has a permanent tendency, even if there is a change in the status of women, but deep-rooted male attitudes cannot be subverted.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and deficiency of Bourdieu's gender thought are discussed. Bourdieu reinterprets love, guides the gay movement, and reflects on the feminist movement. But we should also see tha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his theory, which leads to some controversy, so we should absorb and treat Bourdieu's theory dialectically.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传钊;隐蔽的遗产[J];读书;2001年09期
2 李全生;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J];东方论坛;2003年01期
3 高亚春;;布迪厄:在实践中超越——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契合[J];江海学刊;2006年04期
4 路娟;;解读儿童的文化资本——基于对布迪厄“文化资本论”的理解[J];语文学刊;2008年05期
5 毕天云;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J];学术探索;2004年01期
6 王小红;;农村转移人员文化资本的生成与提高——布迪厄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透视[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7 苑国华;;“都市文明中的农家子弟”——皮埃尔·布迪厄的生平及社会学理论[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张意;;信念(doxy):从习性机制生成的象征权力[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02期
9 王进;熊永翔;;毕摩惯习论——布迪厄理论在毕摩研究中的运用[J];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4期
10 王进;熊永翔;;中西语境观照下的“Habitus”[J];世界民族;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行福;;社会炼金术——布迪厄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化和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张广利;祁跃;;关于布迪厄“参与性对象化”的分析[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徐波;;社会空间与我国体育休闲方式阶层差异探究——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郑萍;;旅游场域中的传统与现代性——对云南省景洪市曼春满村寨旅游的人类学分析[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慧;;从文化实践解读文化生态村建设[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佩国;;地方性秩序的再生产——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多元互动[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庆真;;知识的权威:乡村整合的隐形力量[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芳;;合理性、合法性、合目的性——关于图书质量与文化内涵回归的思考[A];图书编辑规程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易臻真;;集体行为视野下的“人肉搜索”现象分析[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郭建如;马林霞;;西方社会学的制度及教育制度的研究初探——制度的概念及分析方法的演变[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国华;布迪厄:一个清醒的文化角斗士[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理性与激情[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林东林;悲情布迪厄:法国最后一位知识分子[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续鸿明;我们应当为中国而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于闽梅;文学场:一个颠倒的经济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李继宏;荒唐的“蚁族”调查[N];东方早报;2010年
7 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尔斯、诺齐克、布迪厄三人祭[N];南方周末;2003年
8 王平;文化资本用来“买”什么?[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王明珂;许多个人如何构成社会[N];南方周末;2011年
10 王焱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知识生产机器与行政支配下的课题审批制[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曹祖耀;职业足球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11年
3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国举;创新场域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陈林生;市场场域:专业市场的社会结构分析[D];上海大学;2010年
6 张仕平;乡村场域变迁中的农民外出就业[D];吉林大学;2006年
7 武红羽;司法调解的生产过程[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立科;英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尤游;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分析[D];上海大学;2006年
10 周春发;旅游场域中的乡村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浩丰;布迪厄性别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张倩;皮埃尔·布迪厄及其《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曲强;布迪厄社会实践观解读[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雅舒;布迪厄的实践观及现实价值[D];辽宁大学;2012年
5 吴琼;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刘楠;从趣味判断到趣味区隔[D];西北大学;2010年
7 钟朋;课程如何应对底层学生的教育冲突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锐;场域结构的主体之维[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闫西安;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其实践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谌;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29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2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