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风险社会及其解决方案的生态维度
[Abstract]:Mad cow disease, intensive agriculture, nuclear fission,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pesticides and other risk social survival dilemmas have become the core of modern politics and need to be given equal attention. This is one of the main lessons we can learn from ecological problems.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bold and positive action, risk warning mechanism, insurance, welfare state and so 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void risks and prevent some disasters in an orderly manner. However, the solutions to such risks as reflective modernization, cosmopolitan nationalism, world democracy and global unity structur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human risk awareness have their historical limitations. But still has the deep enlightenment and the reference value to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哲学基本范畴研究”(11BZX029) 内蒙古大学生态哲学创新团队项目(121106—22)
【分类号】:C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华兴;;社会的自然——论吉登斯超越左右的政治[J];浙江学刊;2006年06期
2 张颐武;;吉登斯的思考[J];中关村;2008年02期
3 成伯清;;乌托邦现实主义:何以可能与可取?——兼论吉登斯社会理论的特性[J];社会学研究;2008年06期
4 黄璇;任剑涛;;在国家体系的转变中突显暴力的内在张力——对吉登斯理念的一个增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陶琳;;再生产的能动与制约——基于对吉登斯和布迪厄理论的认识[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宋祥秀;;激进政治的未来——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政治构想[J];湘潮(下半月);2011年09期
7 杨亚玲;;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张力看吉登斯对唯物史观的深度解读[J];学术交流;2012年03期
8 范燕宁;夏和国;;论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和重建的理论困境[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9 约阿斯;赵勇;;吉登斯的结构形成理论[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12期
10 王书明;;气候治理的困境与中欧认知共同体建设——从英国学者吉登斯的观点说起[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琴;;述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红文;;社会科学观念的变革与和谐社会的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德慧;政府规模:关键在于职能发挥[N];学习时报;2010年
2 胡颖峰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登斯的生活政治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吴学安;“吉登斯悖论”:是谁阻碍环境文明前行的步伐?[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杭春燕;诗意地栖居,须破“吉登斯悖论”[N];新华日报;2013年
5 徐迅;不与国际接轨难有经济繁荣[N];国际金融报;2000年
6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一个折中的幻想[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郭忠华 中山大学政治学系;对吉登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透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徐桓(学人);吉登斯的尴尬和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郭忠华;从“文本”到“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郭台辉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走进现场:人物思想研究要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许丽萍;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胡颖峰;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郭忠华;解放政治的反思与未来[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中英;吉登斯的信任观及其当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2 姜学斌;吉登斯现代性理论的文化哲学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赵云亭;吉登斯的制度性风险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姚水根;吉登斯民族国家理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曾丹;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再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勇;吉登斯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7 李莹莹;吉登斯生活政治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8 于素芳;吉登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田雪荆;吉登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黄永祥;国家理论:马克思与吉登斯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63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6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