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抗争与中国研究
[Abstract]:James Scott (James Scott) is known for his study of pre-capitalist rural societies in the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community. The "daily struggle" proposed by (Weapons of the Weak:Everyday Forms of Peasant Resistance) is a research paradigm to interpret the underlying struggle, and it also pushes him to the center of academic controversy. Let's first look at the basic thread and logic of Scott's paradigm of daily struggle.
【分类号】:C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托马斯·沙尔平,关山;作为社会科学的中国研究:历史与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沟口雄三;作为“态度”的中国研究[J];读书;2005年04期
3 D.博德 ,靳军;《苏联对现代以前的中国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7期
4 袁鹏;美国的当代中国研究(中)[J];国际资料信息;2003年06期
5 吕德文;;中国研究三十年[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6 国分良成,罗燕明;日本的当代中国研究:需要改进的四个矛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3期
7 华亭君;;“传播视野下的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J];学术月刊;2012年07期
8 卢成仁;冯雪红;;“中国研究:他者与自者的视野”研讨会综述[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黄宗智;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4期
10 沈仪琳;从出版物看南朝鲜的中国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旭东;;Modern之后:思想史研究范式的转移[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孙中欣(美国波士顿大学、塔夫茨大学访问教授);哈佛“中国通”谈中国研究与中国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中国研究:迈向更有文化敏感度的未来[N];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翟亚柳 编译;“西方缺乏对中国的概括性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郑飞;中国研究从“潜学”变“显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华东师范大学 王家范;为社科学者树立一种范式[N];社会科学报;2013年
,本文编号:2370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370670.html